最近面试了两个人,一男一女,两人都有硕士学历,都年过三十。聊过后都让我颇有感慨。
一
女生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名牌大学,按说起步很高。但作为大城市本地人,毕业后大概家里的意见进了一家事业编的党政机关下属小出版社。
她的工作看似令人羡慕,清闲无忧,只需要编一些党政类图书、内刊、作者自费出版的书,工作七年从未接触过外面的图书市场。
既不需要搜索枯肠地去寻找内容资源,也不需要联络和维护作者,更不用绞尽脑汁做市场推广。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丛林的话,我们显然是那些风餐露宿需要自己觅食的野兽。而她则是被保护得很好,不需经风历雨衣食无忧的家养小兽。
但这样毫无压力“岁月静好”的日子过了这么久,不知道她为何突然有了危机感,想要尝试跟上时代大潮,做互联网的转型。
但我们如何用她呢?一个出版行业工作的人,对市面上的好书热书不了解,没有提得起来的作者资源,对市场不懂。
而且询问下来她读书也少,没有什么目标和自我规划,没有表现出什么优势特长或专业能力。
我坦白表示不适合,送她出门的时候,她突然问了一句,“你们经常加班么?压力大么?”当我说是之后我看到她明显轻松的舒了一口气。
我知道她内心已经扳回一局:不被录用也好,可以继续没有压力的工作了。虽然可能收入不高,但轻松呀。
祝福她可以继续无压力,岁月静好。这也是一种我们不可企及的人生啊。
二
男生长得很帅,衣着时尚精致,手腕上戴的名表显示了他的家底。
跟他聊完后,我大致能在脑海里勾勒出他的成长轨迹:父母都是当地名流,母亲是播音主持,交际面广泛。孩子从小长得好看又乖巧,是妈妈最宠的宝宝。
他上大学,找工作都隐约可以看到他妈妈的影子。依靠关系让他进名校,又依靠关系让他进出版社。
他应该也想过要自己做决定,反抗父母的安排。所以很奇怪地跨专业考了一个冷门的哲学专业研究生。又很奇怪地毕业不工作,自己做了一段生意。而且在各种工作中浅尝辄止,跳来跳去。
这些选择背后其实都是一种资本:因为家庭条件优裕,他可以任性一点,不需要勉强自己去接受工作中不舒服的部分。
去出版社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是喜欢与文化相关的工作,于是托母亲关系进去了。但进去后发现不是自己想象中的—这世上哪有什么工作是完美的呢?何况一个刚入职场的人,本来就处于劣势,需要经受很多磨练。
但有资本选择的人是不会太勉强自己的。所以他大概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此后的工作轨迹也大都如此。进的公司越来越不知名,各种不满让他转身就走。但随着年龄增长而能力没有大的增长,可选择的平台其实是越来越少。同时父母的影响力局限在当地,也无法帮到他了。
他的态度是很谦和甚至腼腆的,并没有传说中富二代的骄傲。但他表示,自己并不想去尝试做外部运营推广的工作,因为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压力。但他想做的内容工作他却没有表现出优势或专业性。
他仍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因为没有努力过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
和那个女生一样,他也在逃避压力和辛苦。他们后面都有父母的影子,小康之家或小富之家,父母都竭尽全力想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然后跟从世俗之论让小孩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拿金饭碗铁饭碗,清闲度日拿点安全的工资即可。
不吃苦的人生,不需要努力的人生,是否真的值得过?也许他们生活轻松优裕,但有始终甜美无忧的人生吗?
我曾经被工作折磨得痛苦不堪,现在回想起来,要感谢那些胆战心惊打电话采访的日子,熬夜写稿死去活来的日子,被同事和领导尖刻批评,压力山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