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长是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家长需要的勇气,来挑战自己想用简单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冲动;家长需要勇气来抗拒从众的压力;家长需要勇气,真正的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建立生态型家庭。
刚好今天我们家就有这样一个需要勇气的例子。晚饭时,儿子表现的很棒,他忽然对洗碗产生了兴趣,让他妈妈教他洗碗,后来在他妈妈的指导下,洗了所有碗筷,还洗了锅,最后又要求拖厨房的地板。一切都很好,但妻子正在夸孩子的时候,儿子说:妈妈你为什么不做饭,每天都要爷爷奶奶做饭。
我也感到奇怪,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很容易惹起家庭矛盾啊,最差孩子妈也会不依不饶的。果然如我猜测的一样,妻子明显生气了。虽然语气还是能控制住,但是就是要质问,为什么儿子要这样说他,要让孩子知道这么说她是不对的,同时她也辩解到说爸爸妈妈每天回来的晚之类的。总之,妻子陷入了情绪。
孩子说完可能也后悔了,看到妈妈的反应,最后说:妈妈,我们不说这个了,我现在想和你一起看书。可惜,他妈妈当然这会儿不会有心情陪他,孩子妈自己回卧室看手机去了,留孩子一个人在他自己的房间看书了。
我没有去问孩子为什么这么说,我也没有马上去哄妻子。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在想,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已经给孩子教会了评判,也就是批评,一定是我们批评的太多,孩子才会认为互相批评是正常的,才会在妈妈夸他的时候这样自然的说出来。
第二点,现在的情况,是一个结果,是之前我们做了什么事情的结果,具体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甚至这件事情本事也不重要了,我们现在要的是,以后,在不远的以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就不能去追问孩子,也不需要去安慰妻子,妻子陷于情绪,我不能再进去,这件事情结束了。新的任务就是去创造一个想要的结果:不远的未来,在我们家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沟通模式。而不是评判。
想到这里,我和妻子进行了沟通,告诉了她我的打算,她我们约定,一,建立亲和,二,倾听,三,用提问代替建议和批评。她理解了,不久之后释然的和孩子去弹琴了。希望以后从我们改变的行为中,孩子能学会新的有效的方式。
经常听说,家长不需要考证就能上岗之类的话,听起来,似乎也包含着了对家长的善意提醒,但是这样类似广告宣传的话语,更多的是带给家长焦虑:我一个“无证驾驶”的人该怎么才能做好家长?人在焦虑下,是更容易犯糊涂的。我们身处的世界,被强加焦虑的下一步,经常就是被成交。当我们去掉情绪的干扰,冷静之后会发现,其实我们完全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去发现真正的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我是周斌,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启发,如果有想和我交流的话题,我的微信406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