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一个孔子入孔庙的小故事
在当时孔子入太庙的时候,他是比较有名的学者,在社会上也比较有地位,众所周知对“礼”很有研究。然而当他进入太庙的时候,他却像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什么事情都需要问,见到什么都要问一下,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什么吗?
于是就引来了同事的非议,说:鲁国之子一点都不懂礼。(鲁国之子是对孔子的称呼,也说明孔子在当时是有一定声望的,一个人可以代表一个国家。)
后来有人就把这个话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别人问他,你怎么好像什么都不懂呢?在太庙里问东问西的?
孔子说:是礼也。
我们对孔子这句话的有如下的解读:
1、假设孔子真的什么都不懂,那么他进入到一个新鲜的领域,对于自己不知道、不懂的事情保持谦虚谨慎地态度,每件事都询问,没有不懂装懂本身就是“礼”的表现。
2、假设孔子是知道的,但是以前从来都是从书本上去学习,这一次是第一次到太庙,也就是第一次见到书中说的一切,出于好奇和新鲜感,他看到每件事都兴奋的询问,也是一种有礼貌地表现。
3、假设孔子确实是都知道的,而且以前也都见过,甚至可能见到的比这次在太庙见到的还要好。但是他并没有表现的像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富二代,啊,这个我知道,我见过比这还好的,那个我也知道,我用过跟这个一模一样的,怎么怎么样?非常的不礼貌。
所以无论是上面的哪一种情形,孔子的做法都是非常有礼貌的表现,也就是孔子说的是礼也。
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不仅做不到谦虚谨慎低调有礼,就是第一种情况的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做起来都很难。
所以呼吁各位能够像孔子一样:每事问,是礼也。
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