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我们每一个人出生后都带着父母的烙印,从外貌长相到品质性格,有的甚至像父母的影子,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在有很多文章,控诉原生家庭父母亲带给自己的阴影,每每此时,我也会思考,我的父母亲带给了我什么?
在我七岁那年,我被母亲从老家接回县城生活,我们住在母亲单位的家属平房里,父亲尚在外地工作,做技术员的母亲整天忙于技术推广,还在单位的大礼堂给全县的各个乡镇的技术员培训讲课,母亲为人和善,单位的几个单身职工中午都在食堂买一碗菜,把筷子放在上面,再放个馒头,端着就到我家聚餐了,母亲那之前一直领着我们在食堂买饭吃,后来就慢慢学着做饭,自己做的总归是比食堂口味花色都多些,那些单身职工就经常来我家吃,母亲待他们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从来没有表示过一点不悦。
那个时代经常是冬天召开各种会议,我家就成了免费的招待所,有很多来县城开会的阿姨们挤住到我家里,我家里变得热闹异常,母亲拿出她结婚时姥姥给做的绸缎棉被给她们盖,母亲和她们非常亲密,家里整日充斥着她们的欢声笑语,甚至印记中还有一位抱着婴儿的阿姨来我家住了不短的时间。
母亲的好人缘为她赢得了尊重,记得有一年过年母亲领着我外出拜年,到了一户人家,那家的阿姨让她女儿给我母亲磕头,说我母亲人好,要她女儿认我母亲做干妈,我母亲连连拒绝,说自己是个党员,要起带头模范作用,不能认干妈,说有任何困难,她愿意帮忙。
出了门后,我有些不舍,跟母亲说,我很想有个妹妹的,母亲说,不能答应呀,如果都答应,你都有七八个姐妹兄弟了,她们是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我肯定会帮她们的,但是不能认干亲的。
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到大,跟任何人交往,都是拿出真心,并且总要不自觉的帮助别人。
而我的父亲那时很少回家,他只要回到家中,干净利索的他拿起大扫帚就清扫院子,然后清扫家里面,母亲爱干净,但是没有条理,而我父亲既干净又有条理,他回到家后,家里里里外外变得干净整洁又井井有条。
父亲跟我们呆的时间很短,他就每次在吃饭时和晚上的休息时间教育我们,一定要做个好人,要处处为别人着想,给别人方便,要雪中送炭,要别人在背后夸你,对你竖起大拇指,那才是好人,永远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父亲用毛笔写了两副漂亮的小楷字贴在墙上,那时没有学前班,我也没上幼儿园,七岁的我自然一个字都不认识。
父亲就一边吃饭,一边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给我,那首简单的诗是人人皆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解释给我听,我们吃的每粒粮食都是农民们在烈日下流汗劳作换来的,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永远不能浪费。
父亲教我的第一首诗深深的印在我脑海中,我牢记父亲的教诲,这半生不曾浪费过食物。
第二幅字有些长,是红楼梦里的好了歌,父亲先给我读了一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账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嫌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父亲又逐字逐句的解释到,你看到的简陋的空荡荡的房子当年放满了大臣们上朝的笏,那长满衰草的地方,当年都是繁华的歌舞场……我那时对父亲的解释似懂非懂,这首好了歌却整整影响了我半生,我喜欢上了红楼梦,也喜欢上了文学,更领悟了人这一生追逐金钱权利权贵,最终的结局往往是凄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