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个月里,远在国内的孩儿他爸隔三岔五给我发一组照片,今天去了皇城根下,明天在后海溜达,再后天他又在山里high了起来。感觉大北京的东南西北被他逛了一溜够。
可明明没多久前,他还在跟我感慨疫情形式不容乐观,紧张兮兮的给自己屯了一冰箱的速冻食品。再看看他现在的生活状态,哪里有一点点被疫情限制住的感觉呢?除了每日一捅,外加几次弹窗,总的来说,他的小日子过得可谓是多姿多彩。
是我产生错觉了吗?
上海的朋友天天在盼自由,北京的朋友天天在唠叨24小时核酸,外加居家的种种鸡飞狗跳。朋友圈里不少人在感叹着想去这儿想去那儿,什么时候才能够为所欲为。和老妈每周的视频电话内容,从百年不变的去哪个公园晨练、蔬菜多少钱一斤,变成了每天几点下楼做核酸和她已经多少天没乘公交出“远”门,身体都大不如前了。
再后来,干脆听到有人说不出门就不用天天做核酸,反正没什么需要去的地方。上海朋友听到可以复工的消息时懒懒的说,其实我还想在家再宅些日子。
在这个全民慵懒、集体在家养膘的日子里,居然有人在天南海北的出门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想出门,没那么容易。即使出得了小区,还得看看自家轿车今天限不限行,公交系统是否照常运营。即使交通问题都解决了,还要问问公园开不开门,哪里的风景不打烊。
疫情之下,想要过正常的生活实属不易。即使身处在不同的国度,我也能感同身受。
每遭遇一轮确诊数量高峰,心情就像过山车;每次学校有老师请假一周(十有八九就是自测阳了),就纠结着要不要给娃个请假,在家避避风头;每次娃跟我抱怨好久没带她出门旅行了,我只能抬出各种安全因素跟她说事。
我们这里疫情下能出门吗?能,就是麻烦,心里不踏实,于是便越来越懒,干脆心安理得的宅在家里。
相比之下,我真的很佩服我家爸爸对生活的热情。每天的检测外加几次弹窗也没能阻挡他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疫情出门不便,他干脆置办了全套骑行设备,逛遍北京四九城基本全靠它。渐渐的肌肉强健了,从东四环到西五环,百八十公里的路程干脆全靠骑行。在我老妈天天念叨出不了门,体力越来越差时,我家孩子他爸却越骑越远。
公园不开门,他们一帮人就骑车在故宫午门外、后海的胡同里溜达,拖个浆板在什刹海的水面上滑一会儿,或者干脆跑到郊区的湖里滑上半天。
“环境越是艰苦越要努力去生活好”,这话不记得是谁说的了,只记得当时读到时懵懵懂懂的觉得这种大道理谁不晓得。然后发现,自己真的做不到,很多我身边的人也没有做到。
看似热闹多彩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规划出来的。孩子爸白天在家办公,出门骑行要不是一大早五点就出门,要不是天黑以后。想要强健的身体、想要扩大自己的生活活动空间,就要勇于放弃每天八小时之外的葛优躺,想要突破地利的限制、来去自由,就要寻找合适的出行工具。朋友们曾经开玩笑,在国贸、大望路成为人人避之的区域的那一段日子里,飞速蹬着自行车沿长安街穿过绝对是非常安全的交通方式,因为行程大数据跟不上骑行者的移动速度。
我觉得,疫情给了人们一个反观自己生活方式的机会。以前,身边万事俱备、没有任何阻碍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说走就走、想做什么就去做,但这样优越的环境反而容易铸造我们的懒惰,忘记了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机会。总想着反正还有明天,还有机会。
就像看到我在国内常去的舞蹈教室暂时关闭了,我的第一反应是,等我回去了,我一定要去按时上好每一节课,一定珍惜能在教室里跳舞的日子。
就像疫情期间,大姨离世,妈妈却被拦在医院门外没有见上最后一面。如果是真正在意的人,何不抓紧当下的每一天,想见就见。大家不是都开玩笑,疫情期间肯见你的,都是生死之交。
记得疫情第一年,形势稍微有所缓和时,孩子的滑板课教练立刻组织大家走出家门。俱乐部的场地不开放,我们就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场地开始恢复练习。小区路边,街心公园都是我们去过的地方。没有环境就去创造环境。记得那一阵,孩子们都像归林的鸟儿,上课都上得特别开心,即使只有老师随车运过来的简易道具,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热情。
疫情期间,不能逛街、不能下馆子、不能去健身房,那就开发点其他的活动,除非你心甘情愿的就是喜欢宅在家里。爱跳舞的同学每天带着邻居们在小区里跳露天“广场舞”,不出小区也可以嗨翻天;我家孩子爸豁出一身老骨头开始每天在小区里苦练陆地冲浪板;好几个女生朋友在家狂练HIIT,居然每天500个开合跳当热身。你说刘耕宏为什么会火,不都是大家在给自己的生活寻找新的火花吗。
说到这儿,让我联想到了在留学的女儿的故事。因为她觉得学校某些课程实在太无聊,“逆境”中反而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求知欲,开始自己研究很多课外知识。环境不尽如意反倒成了好事。
疫情到底有没有限制我们的生活?答案一定是有,而且影响还不小。但我们也并非要全盘接受,总可以做些什么去抵消掉一些不便之处。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在加拿大和我同住同一个镇子的朋友一家,自从疫情一开始就格外的紧张,孩子不再去学校,足足上了两年网课,夫妻俩不去超市不出门,减少一切和熟人的往来。然后和我抱怨他的生活。就在我以为他要如此这般的继续熬日子时,他却开开心心的举家搬到了另一个省——有美食、有艺术,最主要的,那里是他喜欢的环境。一夜之间,一切对疫情的忌惮全都消失了,下馆子、逛博物馆,日子完全回归正常,就像疫情从不存在一般。到底是疫情改变了他的生活,还是他的心念改变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了呢?
上海解封了,北京早晚会回归正常,只是不知道疫情还要陪伴我们多久。我虽然身在他乡没有亲身经历这一切,但是我一直觉得日子是自己给自己打造的。同样的大环境下,每个人的生活可以那么的不同。我能做的,也只有远远的关注这一切,然后告诉我的孩子,多学学你爸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