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或家长都反映过这个问题:“我的学生(孩子)上课能听懂,但是不会做题,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们学习数学过程中最为奇怪的现象往往是不知道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但却记住了这道题的答案,这也就是所谓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学生觉得自己听懂了,但是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做题。
另外,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数学的料儿,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学好数学。
很多老师在安慰学生时也总是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好数学,所以不用为数学学不好而感到困惑。”
还有些同学因为信心不足,认为数学很难,所以干脆不听,这样就失去了入门的过程,因此更没法深入。
估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数学,但“既然想学好,为什么没学好?”
虽然,学生学不好数学有很多的原因,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
是教师创造了活跃的数学教学环境;
是教师启发鼓励孩子;
是教师把一个数学题变成了开启学生好奇心与兴趣的钥匙。
多项研究显示,在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教师这个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
据统计,40%以上的人不喜欢数学,甚至对数学怀有深深的厌恶和恐惧。这种情感来源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如果学生能够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那么他们将来很可能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功。
那么,我们传统的课堂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学生们学而不思
老师站在讲台上花费20~30分钟的时间证明定理及方法,学生则在下边将老师的板书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再通过反复练习相同的题型来巩固之前学到的数学方法。
这种课堂上所训练出的学生往往会认为数学学习不需要经由大脑思考,只需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并且把内容完整地抄下来再死记硬背就可以了。
学生们缺乏相互交流的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通常被要求上数学课时要保持安静。表面上看,这种课堂气氛有可能是一种极佳的学习环境,但这种教育模式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比如,学生们并没有将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后再复述出来,这样老师就无法确定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往往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印象,但是这样还不够,掌握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将所学到的知识经过在头脑中的加工整理后再向他人复述出来。
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我们来举几个教材中的例子,让读者有更直观的体会:
1、Joe完成一项工作需要6小时,Charlie完成同样工作需要5小时。那么两人同时做这项工作,2小时可以完成该项工作的多少?
2、餐厅1/8份蛋糕的售价为2.5美元,那么1份完整蛋糕的售价是多少?
3、在一次聚餐中,5位朋友将1张比萨饼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3个人将自己的那份吃完后,这时又来了4个人,那么剩下的2份应该如何平均分配,才能保证后面来的人可以分到比萨饼?
长时间的教学历史经验表明,这种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数学题,由于和现实世界的生活常识不符,导致了人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另一种影响就是学生们直接忽略了这种题目所设置的现实背景,只分析题目中所设置的数字逻辑关系,这样就不会受到现实生活所积累的常识“干扰”。
所有数学教师都知道,高质量的数学题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使用高质量的数学题不但可以调动更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式思维,为他们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出符合数学活动的数学题呢?《这才是你想要的数学书》这套书将告诉你答案。
01
数学的创新性和一个数学概念的多面性——“18x5”
你知道怎么计算“18x5”吗?我想你可能已经在脑子里或者纸上列出了竖式进行计算,甚至拿出计算器直接算出答案。但是,除了列竖式或者使用计算器,你还知道别的计算方法吗?
是不是很惊喜?一个抽象的数字计算问题竟然可以用这么多方式去诠释,而且用图形表示可以让这道数学计算题展现的更清晰。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数学的创新性和一个数学概念的多面性。
02
将数学问题可视化
请看这道题:
一般情况下,在解这道数学题时,老师会引导学生找到第3个、第4个甚至第100个图中方块的数量,然后最终算出第n个图中方块的数量。
但是,作者的学生是怎么解答这道题的呢?
如果我们不通过图形的视角让学生理解方块数量的变化,那么他们就无法用函数的视角去理解方块数量的变化。
学生们在学习代数时通常不知道“n”代表什么,而代数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些抽象符号的集合。而如果学生亲手将它画出来,他们就知道为什么方块数量以平方的形式增加,也知道为什么第n个示例图中方块的数量是(n+1)的平方。他们最终得到的代数表达式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03
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古氏积木不同长度可能排列的个数问题和帕斯卡三角形
用古氏积木排列出长度为1 个单位到10 个单位的排列,求出每一种长度可能的不同排列的个数。比如长度为3 个单位的不同排列有4 种,如下图所示:
这就是我们数学课本中的排列,再看一下下面的帕斯卡三角形:
你有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每种长度可能的排列数都包含在帕斯卡三角形内。如果这样给学生讲排列问题,学生是不是印象更深刻,学起来是不是也不会感到枯燥?
在《这才是你想要的数学书》这套书中,除了怎么设计有价值的数学题,作者还介绍了很多让孩子爱上数学的方法和知识:
1
这是一套帮助孩子爱上数学的诚意之作;
2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教授、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员乔·博勒博士;
3
这是一部极有可能颠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作品;
4
作者走访了英美多所中学、追踪几千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深度挖掘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深刻剖析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5
这套书澄清了“只有聪明的人才可以学好数学”等人们对数学的错误认知;
6
作者花费上千个小时,通过旁听课程、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研究最能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探讨老师、学生、家长如何相互配合,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7
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个数学案例诠释了数学活动的本质;
8
书中讲述了设计有价值的数学题时需要注意的六个问题;
......
对于课堂教育而言,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展示数学最为鲜活的一面。如果学生能够有机会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自主延伸出新问题,他们也就能体会出数学是“连续的、有生命的”,而并非是“模式化、程式化”的零散规则。如果老师能够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索新问题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话,就会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得成就感,并且使自身的数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这才是你想要的数学书》这套书,就是为数学老师们提供数学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快乐成长。同时也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数学基础知识,以便他们间接地帮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教师和家长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以成长和创新为核心观念的数学式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