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到郑州后开始8年“抗战”,基本不回焦作的家了,今年春节前,我回焦作打扫卫生,在我的简易书房翻出过去的记忆,不禁感慨万千。
书架上摆着十几个箱子,其中两个箱子的内容最重要。
这个箱子是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记录着各种各样的辉煌。
那个箱子记录着各种各样的读书笔记,记录着那个时期的成长和奋斗。
荣誉是暂时的快感,奋斗是历练的过程,没有历练的过程,不可能有荣誉的快感。
说历练的过程,从15岁开始,我就开始接受人生挑战。
初中毕业,上山下乡,然后下煤窑,搞野外电建。恶劣环境促使我要用一个方式打发剩余时光。我选择了书本,七八十年代,我定的目标是日读万字书,且养成记笔记习惯,这一箱笔记大部分是那时的产物。
本子分大中小,小的一寸宽,夏天可放衬衣兜,和人聊天,遇到善语,赶紧跑到无人处追记下来。大的16开,放进抽斗里,读了一本书要有主题、结构、警句名言等读书心得。
50后的一些人还记得80年代风靡一时的自学热潮吗?如饥似渴就是我们这一代对知识的求索精神,我曾经每周末往返十几个小时,从平顶山到郑州炮校礼堂听郑大老师讲《山西青年》杂志创办的刊授大学大课,大礼堂水泄不通,自费去听课的全省17个地区无一空白。后来又上电大、郑大成人教育本科班、中科院文研所等。
这一箱笔记有几十万字,是我那时一个字一个字手抄笔写的。至今我发表新闻作品和其他杂项文字应该达到百万字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辛苦是值得的。
这一箱笔记让我有了全面发展,业务、思想都有极大提高。组织人事部门授予我行业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行业主管部门授予我河南省优秀宣传干部、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职工之家省总工会联合七部门授予我河南省自学成才奖,一个原只有初中学历基础的人,能获得百余个好新闻奖,达到了高级记者的国家行业最高技术职称,对我们这些草根来说,也算对起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