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课你会上吗?

听时朝莉老师的《小晨诵大文章》。


        很早就在教育在线上听过新教育的晨诵午读暮省。

    我这个人是个很被动的人,从来不会主动去学习,当时看到了这三个词,晨诵,午读,暮省。也仅仅是看到了,理所当然的理解就是早上诵读,中午读书,晚上反省。从来没有去追根溯源,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三个词,这三个词在一天当中怎样运用?

      在这三个词当中,我觉得最好操作的就是晨诵,就是每天领着早读读书嘛。

      班级学生也有日有所诵,也会领着他们去读,心血来潮时变换花样读一读,对一对,编一编,写一写。也仅仅是偶尔。

    今天听了时老师的《小晨诵,大文章》。才知道这每天20分钟的晨诵,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门道。

一、规律

      这样一个小小的晨诵课,也是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

      有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到儿童诗,再到五言,七言,五律七律,进而专题化,比如农历课程,某个诗人的古诗课程,还有小古文。

      这所有的设置,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特别是到中高年级的诵读主题化,四季的转换,节日,诗人,等,在不同主题的学习当中,学生会寻找到自己所喜欢的。

        晨诵特别是对学生的朗读,语音,节奏的把握,语感的训练。应该是帮助最大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仪式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都是内敛的,特别缺少仪式感。

      大大小小的节日,出门回家的问候拥抱,这些我都很欠缺。甚至有时候上课都会忘记喊起立。连自己都不重视,家人和学生怎么能重视起来?

      《小王子》这本书里面提到了仪式感。所以仪式也是双方的驯养,在互相的驯养中,我们共同建立了情谊,有了庄重的仪式。

        即便是短短的20分钟晨诵,也有课前准备好的和诗歌相吻合的音乐,有师生间的问好,有朗读,有简短的讨论,有延伸。

      满满的仪式感,让学生对这个课程充满了期待。

      我也对即将到来的新课程,充满了期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延伸

      一个小小的诗歌,可以延伸出很多的内容。

      或编或仿,或画或诵。各种活动可以运用,各类作业可以参考。

    最重要的是在日积月累地不断诵读中,师生的素养都得到了提升,由外而内发生了质的变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入册

      一手诗歌所延伸的内容,不管是画也好,文也好,我们要善于留存,记录成长,记录足迹!

        ps,明天早上要早点到校,在学生到校之前,尝试把班级的cctalk下载好,能听听以前的回放是最好,让我的一年级的小豆包们,也充满期待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