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这个词最早是在《罗辑思维》的某其节目中听到的,节目中并没有做详细地解读。之后,又经常在不同的文章、书中看到,它被证明多么有效就不多说了。然而我也一直没有专门去研究,直到开始读《刻意练习》这本书,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理解偏差还是蛮大。我所以为的刻意练习应该是书中所说的“有目的的练习”,即带着某个目标,专注于练习某项技能,并不断地走出舒适区,不断提升。这还只普通的练习,而且是有“天花板”的,还不能叫“刻意练习”。
书中提到,刻意练习首先基于这样两个事实:一是人的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二是心理表征的存在。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大脑像肌肉,越练会越发达。一位合格的伦敦出租车司机需要记住以查令十字街为中心,9.6公里范围内大约2.5万条街道。研究发现,这些司机大脑中的海马体(涉及记忆发展的部位)后部明显大于常人。这就是通过训练而膨胀的“肌肉”。
更神奇的是,大脑还有“重新布线”的能力。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实验,对老花眼患者进行特殊的视力训练,3个月后,总体而言研究对象能够阅读比开始小60%的文字,而且基本可以不带老花镜读报了,他们中大多数在受训之前是无法做到的。
令人惊奇的地方在于,所有这写变化并不是眼睛本身的改进造成的,而是大脑中某些部位的变化引起的。这就类似于电脑软件对图片的处理,通过操纵对比度等来修饰图片,让其显得更清晰。
所以,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那么,你就可以从不擅长某事变得非常擅长,就像获得了一项新的天赋。这意味着什么?以前我们通常说,天才是天生的,特长与天赋都需要被发掘。但这里,用事实证明了,天赋是能够通过特别的练习方法去打造和构筑的。
心理表征
关于心理表征我前面也有文章提到过,这里再来说说。因为,心理表征应该是《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最核心的一个概念,甚至比刻意练习本身的各种方法、原则还要重要,因为构建心理表征是刻意练习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它的定义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比如,当提到蒙娜丽莎,人们会想起达芬奇那幅著名的油画,还有的人可能在脑海中“看”得更为清晰,比如她的发型怎样、左手在上还是右手在上等等。再比如,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在其头脑中肯定建立了一套与真实街道对应的心理导航图(即一种心理表征),由此才可能在无数曲折的街道中快速定位,并找到最短路径。心理表征还有很多不同的、更复杂的表现形式。
将杰出人物与我们区分开来的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好的、高层次的心理表征有什么优点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刻意练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构建一套特别的心理表征。反过来,心理表征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练习、进步。
什么样的练习才叫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刻意练习,不是所有有目的的练习都是刻意练习。区别在于刻意练习需要:一,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中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品,使其明显区别于刚刚进入此行业或领域的人;二,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水平。
刻意练习有以下七个特点:
1.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2.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们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3.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定义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
4.刻意练习是有意为之,也就是说它要求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5.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6.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7.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的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那些过去已经获取的技能,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
可以看到,刻意练习对行业、领域有一定的限制,并要求找到杰出的导师。当前很多人从事的工作或想学习的技能很可能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但这并非意味着,刻意练习的原则和方法在这些领域就完全无用了。这是后面将要继续讨论的问题。
题图来自:https://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