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去洛阳博物馆,可怎么也预约不上。当然也有免预约的渠道,那就是购买天子驾六博物馆的门票。
尽管我特别反感这种捆绑消费的做法,但也只能带着孩子先去天子驾六了博物馆了。反正门票也不贵,教师和12岁以上学生半价,12岁以下免票。
进馆之后,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才意识到此行不虚。
此馆虽小,意义重大。
1.破解了史学疑案,印证了古文献中 “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 记载的正确性,象征着天子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尊贵身份,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观念。
2.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在当时,车马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天子驾六车马坑陪葬大量车马,是为了让天子在死后仍能享受生前的尊贵和排场。
3.完善了考古资料,为研究东周时期的乘舆制度、丧葬制度以及王城陵区的确认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天子驾六车马坑保存相对完好,车马及其配饰等遗物丰富,也是研究古代马车制造、马匹饲养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体现了古代高超的造车技术和养马水平,反映了当时的工艺制造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4.增强文化自信。此馆是在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原址原貌的车马坑基础上建立的,此馆的开放,有助于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我不禁惊叹于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有了“事死如事生”的理念,人的死亡只是灵魂所驻扎的躯体的死亡。而“灵魂不灭,累生累世”的观念,最近已经被清华教授所证实。原来被我嗤之以鼻的“上坟”“烧纸钱”,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信了。
讲解员说,车马坑里的马是打死之后,摆放进去的,我有点心疼那些马。不过,古代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陪葬品由实物陪葬也逐渐转变为陶俑陪葬,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
感谢洛阳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精心安排,让我深化了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感谢天子驾六车马坑,让我看到了远在周代天子出行的气派;
感谢本次参观,让我化解了对相关部门的误解;
感谢那两位不知名的大哥和大姐志愿者的耐心讲解,他们对工作的热爱,让我敬佩;
感谢所有管内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的精心服务。
感谢考古工作者,印证了“天子驾六”的真实性。
感谢所有文物的保护者,为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