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宋代的禅画,可以PK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吗?”

《艺术穿越日记》第十三问       

“中国宋代的禅画可以PK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吗?”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画和文人画都具有一定的表现性倾向,只不过相对于西方的表现性绘画来说,只能算一种潜意识或主观的借景抒情,更没有发展到西方抽象表现性绘画那种纯粹的状况。

抽象表现主义大师 波洛克

波洛克“行动画派”,没有任何物象,只有物质和情绪。

但是,如果和早期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来比较,在古代的中国,却有一个被大众和专家忽视的画种,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感。

那就是宋代禅画

南宋画僧法常(牧溪)禅师绘

南宋画家--梁楷作品

南宋画家--梁楷作品  

两者都是精减描写、主观性的直抒胸臆。


中国的禅画除了头部还呈现着相对具象的形象,身体衣纹都是非描绘性、具有独立意义的笔法;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中,蒙克的画还可以看到人物,但是非男非女,没有明确性别和身份,只有激荡的情绪。

表现主义先驱  蒙克作品 《呐喊》

 

如果说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是直接、粗暴、狂放、强烈张扬的视觉效果;那么宋代禅画则是含蓄、冲淡、静穆、淡泊松弛的画面意境。

 

两种不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主义。

 

画风虽然泾渭分明,手法却是大同小异。

都是艺术家内心情绪和独特人格的外延和表现。

 

《我与一堵墙..》面壁第91天

 艺术·生活·行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