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坐到一起聊天经常会讨论怎样才能少生病?
我想应该是这四个字:心宽,病退。
《黄帝内经》说,很多疾病,本质上都是心病。
美国著名医学博士、心理学家辛德勒也曾经说过,人们76%的疾病都是情绪病。
心态坏了,病就来了。
心态对了,病就好了。
养身,先要养心。
养心,首先要记住的第一个字:忙。
《劝民》一诗中说:“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有的人很年轻,但体弱多病,一晃就老;
有的人年寿已高,却心力旺盛,老当益壮。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如果你整天都游手好闲没事做,生活就会枯燥无趣,身体也会懈怠无力。
只有让自己忙起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无病无灾无烦恼。
唐朝有名的得道高僧佛光禅师,门下有一位弟子叫大智。
大智出门游学二十年后回到寺庙中,看到师父仍像当年般年轻有活力。他好奇地问道:“师父,为什么二十年不见,都没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笑着说:“我没有时间变老啊!”
白天,佛光禅师对着信众讲经说法,著作译经。
晚上,他要批阅僧人的报告,撰写授课的教材。
闲暇时,他就静坐、写字、画画,愉悦身心。
生活充实,精神丰盈,所以他没有时间变老,更没有时间生病。 《卫生宝鉴》中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闲则心乱,百病丛生;忙则心静,万病平息。
让自己忙起来吧,有事可做,有所期待,就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忘
养心,要记住的第二个字是:忘。
98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 人生多悲欢离合。 如果不能“忘”,那痛苦就会经常折磨你。 善忘,是人生最高级的智慧,任春去冬来花谢花开,都可坦然处之。 善忘,也是世间最好的养生,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曾看过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
实验者们被要求,在纸条上写下自己未来一周可能遇到的烦恼。
二十天后,心理学家拿着纸条找到实验者,一一询问他们写下的烦心事是否应验了?
结果是,很多实验者已经忘记了这回事,纸条上90%以上的烦恼都没有发生。 其实很多时候,你只是在自寻烦恼,自己为难自己。 活到一定年纪,学会忘记烦恼,心中没有积怨,才是真智慧,才是大福气。
古人说:“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积压在自己身上,就会身体疲惫,内心堵塞,灵魂沧桑。
少点执念,多点淡然,人生苦短,何必为了那些过去的事、不值得的人,赔进去了自己的未来。
当你心生执念的时候,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天地,大自然是最好的情绪治疗师,见识了天地的广阔,见到了芸芸众生的百相,就会明白自己的那点事不过是沧海一粟。该忘的忘,该放的放,心中无忧,身体才会无恙。 笑
养心,要记住的第三个字是:笑。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
笑容,是身体最佳的保养品,也是少生病的灵丹妙药。
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八成以上的百岁老人认为,保持心情愉悦,微笑度过每一天,是最重要的长寿秘诀。
多笑一笑,疾病就会对你退避三舍。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时,和他同去的随从都被瘴气侵害病倒,只有他安然无恙。 对此,王阳明说:“在龙场两年,我始终积极乐观,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伤抑郁,这就是我不生病的原因吧!” 他还说:“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多笑一笑,就是功夫。” 王阳明凭借快乐的心境和微笑的智慧,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来,还修德进业,在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可见,快乐和微笑,能让我们少生病。 现代医学也证明,多笑一笑,心态积极乐观,有助于身体健康。 纵有万千烦恼,不如拈花一笑。
经营好自己的心情,时时笑对人生,就是对身体最大的善待。
阳光的心态,才能滋养我们的身体。心宽,病退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有勇气继续去探索生命的美妙和新意,就像破茧的蝴蝶,挣脱束缚它的蚕蛹,才能拥有新生。
从今天开始:要忙,要忘,要笑。
请记住,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就是最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