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huò),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rú),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青丘山
亶爰山再往东走三百里有座山,叫青丘山。
山上向阳的南坡盛产玉石,而背阴的北坡则盛产一种名叫青雘(huò)的矿物涂料,古人常用这种涂料来涂饰器物。
九尾狐
山中有一种奇兽,外形长得很像狐狸,但是却长着九条尾巴,它发出的叫声很像是婴儿啼哭的声音,就是我们俗称的九尾狐了。
这种野兽十分凶猛,可以吞食人类。据说吃了它的肉就能够使人不被妖邪蛊惑。
在中国古代,九尾狐最初是一种祥瑞之兽,因为它死去后头部会朝着出生地的方向,所以古人认为它具有居安思危,不忘本心的品格。而它蓬松美丽的九条尾巴也被认为是子孙繁茂,后世昌盛的象征。据说当帝王的恩德到了能够惠及鸟兽虫鱼的地步,九尾狐就会出现。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白虎通德论·封禅》曰:
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因此九尾狐其实是为王称帝、国家昌盛、子孙繁茂的象征。
除了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以外,敦煌、汉、魏的《瑞应图》,北齐人魏收所著的《魏书》也多有提及“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王法修明,三才得所,九尾狐至”,“王者六合一统则见”的说法。这些说法大致上是说,只要君主治理天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那九尾狐就会出现以示祥瑞。
汉画像石中常常见到九尾狐与兔、 蟾蜍、三足乌等并列于西王母身边,是祥瑞与子孙兴旺的象征。
东汉著作《吴越春秋》曾记载了一个关于大禹和九尾狐的故事:
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涂山看到九尾白狐,以为为王之吉兆,乃娶涂山女。故有涂山之歌唱道:“绥绥(suí )白狐,九尾痝痝(máng )。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这个故事是说,大禹因为忙于治水,年过三十还未娶亲。在路过涂山的时候,大禹遇见了一只九尾白狐,因为九尾狐是祥瑞之兽,所以大禹认为自己的婚事会一帆风顺,而涂山当地的人则认为将涂山的少女嫁给大禹,会使得福泽降临涂山。于是大禹就娶了一位涂山的少女。后来大禹当上了王,而涂山也繁荣昌盛了起来,所以当地的人就将这件事情编成了一首《涂山歌》传颂了下来。
但是九尾狐开挂般的瑞兽光环到了唐朝时期就开始跑偏了,甚至逐步演变成了会蛊惑人心的妖兽。
唐宋时期,九尾狐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开始被当作妖媚邪物,并且和貌美的女子联系在一起,甚至传到了日本。
元代史话本《武王伐纣书》中,吸尽妲己魂魄元气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为妲己的是只“九尾金毛狐子”。
而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则在《武王伐纣书》的基础上对千年九尾狐狸精附体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发挥,写了她做的许多坏事。相反,商纣王被描述成“才兼文武”并不那么坏,而且外有忠臣良将,内有贤后淑妃,本来江山稳固得很,都是这个千年九尾狐狸精带着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了“真性”。
《封神演义》把古来关于女性狐妖媚人的观念推向极致,也把“从来女色多亡国”的女性观念推向极致。
而唐宋时期流传到日本的九尾妖狐的故事,也被热爱妖怪文化的大和民族进一步地创造出了大妖怪+绝世美女——玉藻前。
在日本本土最早的传说中,玉藻前只是作为传说中迷惑鸟羽天皇的狐狸精的形象出现,但其形象因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一些中国和日本后世的小说或歌舞伎一类的作品中,甚至连她的生平都被补充完整了——据说她诞生在中国,是吸收阴气结晶而成,可以幻化成人。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这只九尾妖狐化身为绝色美女妲己,当上了当时商纣王帝辛的宠妃。在妲己的淫威之下,商朝的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不久之后商朝的政权便被西边新兴的周政权给推翻了。而这只九尾妖狐也跑到了印度去,化身为摩竭佗国(古印度)斑足太子的王妃华阳天,之后又回到了中国,开始暂时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者吉备真备到中国来,这只九尾妖狐便溜进了吉备真备的船舱里到日本来了。之后又过了几百年,便自称“玉藻前”获得了鸟羽天皇的宠爱与信任。后来天皇便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大臣们因此开始怀疑她,便请阴阳师安倍泰亲(安倍晴明的第八代孙)暗中对她进行了占卜。结果,“玉藻前”的真面目终于曝光,原来是一只来自中国的九尾妖狐,于是她便逃离京城,躲避到远方。
不得不说,大和民族的想象力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把九尾狐从中国的商朝时期到日本鸟羽天皇时期将近两千年的妖物生平全都编写好了。
至于九尾狐妖邪化后的形象为什么是蛊惑人心的狐狸精呢?笔者在这里有一点小小的想法——这大概就是因为山海经中描述九尾狐的那句”食者不蛊“吧,按照古人的思维来看,吃了能够不被妖邪蛊惑,想必九尾狐自身就应该是有蛊惑人心的能力的吧。
灌灌
青丘山中还生活着一种叫灌灌(huò)的禽鸟,它的形状像斑鸠,鸣叫的声音像是人在互相斥骂。
据说灌灌的肉很好吃,尤其是烤熟以后味道十分鲜美,把它的羽毛佩戴在身上则能使人不被迷惑。
赤鱬
青丘山是英水河的发源地,河流一路向南奔腾而去,最终流入了即翼泽,而泽中生活着很多名叫赤鱬(rú)的生物。
赤鱬的身体形状与普通的鱼一样,但是却长着一副人的面孔,它啼叫的声音如同鸳鸯鸟的叫声,据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疮。
不知道赤鱬算不算是一种人鱼呢?通常现代人们会认为人鱼的原型就是儒艮(gèn),因为它的头是圆形的,有时候还会顶着一些水草,远看像头披长发的美女,胸前的鳍很像人手,还喜欢靠着海礁休息,在古代被渔民看见以后就误以为是人鱼。
笔者脑补了一下赤鱬的样貌,觉得和儒艮(gèn)还真的挺像的。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青丘山全部的讲解了,有小伙伴想要探讨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下一篇我们将要走进的就是《南山经·南次一经》的最后两座山——基山和箕尾山了,小伙伴们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