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3.0有个约会
---3.0第一次听课作业
与天使班结缘始于‘雪芹讲堂’邀请天哥分享时间管理,因积极互动,获赠《善用时间》一书。从天哥的朋友圈中得知‘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自己跟着听,越听越入迷…
(一)1.0的收获
2017年7月加入天使班,刚开始也是懵懵懂懂的,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或许是自己的积极主动,我被推选为1.0第11组的副组长,第一个月就被评为‘优秀学员’,奖品是《吃掉那只青蛙》这本书,心里甭提多高兴。当我慢慢开始参与,发现了很多牛人、大咖、教练,从他们身边上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于是我也加入‘得瑟光荣、闷骚可耻’的行列,不断地抢分享名额,不断地得到大家的鼓励和嘉许。
回顾走过1.0的90天,养成了早睡早起、运动的习惯。1.0让我12年的亚健康完全好了,体检血脂高也没有了,风湿关节炎(太热天感觉凉)也没有了。我也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半马。
(二)2.0的收获
1.0毕业典礼的当天,当听到教练们‘用生命影响生命’、‘服务帮助一亿人’、‘岗位越高,效能越大’等故事时,自己哭了,内心坚定自己践行2.0,遇见更好的自己。2.0时我被分到第五组,就积极准备竞选组长和副班长,被评为‘优秀班委’,奖品是运动腰包一个。
当死党起床慢,自己会担心死党打卡迟到;当我做轮值班长时,自己不知道如何着手。为了让自己服务好同学们,我积极申请做主持人、记录大臣等工作,与班委们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在此过程中结成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也打通了‘知道’与‘做到’之间的梗塞。让我深深体会到‘参与多深,领悟多深;不曾经历,不成经验’的好处,任何时候都不要做围观者,要做积极的参与者。这是在共读《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回顾走过2.0的90天,养成了写晨间日记、阅读的习惯。对‘心流体验’、‘临界知识’、‘反思回顾’和‘以教为学’如数家珍,第一次制定2018年度梦想版和五年发展计划,完成了第一个全马。
在2.0之前,自己一年最多读5-6本书,每两月才一本书。现在可以做到每月至少读3本书,一年下来可以读30多本书,效能提升了5倍。通过共读,越发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说起共读,我很感谢‘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先期不交押金,这让我放下防备的心理。共读期间每天都有作业,感觉重回到学生时代。积极参与共读分享,看同学们的心得体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接,每个人可以得到多种思想。当我尝到共读的甜头时,即使后期押金逐渐加大,自己也能适应,现在如果不交押金反而不舒服。
(三)期盼3.0
2.0毕业典礼,新老28班前来祝贺,线上联欢,大家玩得很嗨。农历春节期间,我是热切期盼3.0的召开。在等待的过程中是煎熬的,也是兴奋的。于是,我积极申请担当教练,被分配到新28班第11组。刚开始做教练也是一知半解,后来听到晓春教练分享《高绩效教练》,才知道GROW模式、教练的角色定位等。再后来,我积极申请做T6班主任,挑战和激发自己的潜能,发现做班主任要学的东西很多,光一腔热情不行,应从招生、互动等各方面都要动脑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3月22日3.0正式启动,践行的主要目标是养成冥想、进阶课程和共读三本书。
3月29日-4月3日进行冥想练习,冥想让我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往闷着头干,只顾奔波向前,忘记照顾的内心。通过共读《象与骑象人》这本书,骑象人一直往前赶路,却没有觉察象的内心。在2.0时有试过正念冥想,觉得太虚,结果没有坚持。现在经过一周的冥想练习,还只是入门,坐着坐着就想瞌睡。我相信简单、听话照做,就有收获。
我也有尝试学习站桩。刚开始连入门的姿势也没有掌握,看到大家都有体会,而我一点概念也没有,心里着急呀,一着急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在站桩群看到一位同学分享站桩的初次体验,于是照着做。学习任何一样新东西,刚开始不习惯是很正常的,要接纳,向他人请教,不断刻意练习,就会养成好习惯。
通过学习时间管理进阶课程,让我明白时间管理是人人的必修课。让我印象最深刻,最为震撼的是在听第一讲‘最怕你忙得要死,却还一生碌碌无为’,叶老师提到了小黑与小白的故事,引出了忙乱的十种现象与类型,让我躺着‘中了好多枪’,如学习难民(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钓鱼猫(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没有专注聚焦),让我陷入了深思,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接下来我会反复收听100讲、10堂课,勤加练习,不耻下问,精进自己,早日过上精彩的线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