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小故事,公元前333年的冬天,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军队进入亚洲的哥丹城。在城里亚历山大听到一个著名的预言:城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哥丹结”,谁能够打开它,谁就能成为亚细亚王。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于是让人带他看看这个难解之结,并试图打开它。可是,亚历山尝试了几个月,也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他茫然没有头绪,多次自问道:“我用什么办法能打开这个结呢。”有天早晨起来后,他恍然大悟:我只要按照打开这个结的规则去做就可以了。亚历山大大帝用剑劈开的那个结,他只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就打开了此结。 故事中所讲的便是创新。
创新,简而言之,即为创造新的东西。在人类社会在上千年的发展史中,创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到一个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发明,比如轮子,电灯,小到一种解决简单问题的另一种方式方法,都是一种创新。创新来源于固有的经验积累,又超越了暨有的已掌握的知识,是一种突破,一种革新。看似很微妙的一小步,其实每次做出的改变从长远来看,都是一种可升值的意识财富。
在信息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下,人类对于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或是特定的群体中,小孩能创新,老人也可创新,创新不应该是被贴上标签的科学家与发明家的专利,创新更应该为每个人所接受,每个人也都拥有创新的绝对能力与实力。然而,更多的人却将自己陷入思维封闭的囹圄中,在大众化的“引导”下做大众人应该做的一般事,如此,便好。
在结合了自身的生活经验后,总结了一下几个妨碍大众创新的原因:
1.创新意识淡泊与思想上的懒惰性,人们总是习惯于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什么事依照计划完成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去另辟蹊径去走一条自己并不熟悉的道路呢?他们认为创新与自己并无较大的关联,只要能够找到安稳的工作然后以参与者的身份听从上级指挥完成任务就是一种成功。其实,思维上的惰性与钝感要比行动上的懒惰更为可怕,从某种意义上说,过于勤奋恰恰折射出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对已有方法的生搬硬套。
2.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在知识时代,人类随着知识积累会逐渐丧失自身对已有问题的辩证性思考,在固有认知里,太阳就是从东边出来的,人的生命就是有限的……于是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是乎,人们很少思考如何延长寿命却鼓励惜时如金。本身就被传统的价值观置于死角,就很难跳出来去质疑最初的教导从何而来以及是否真实。
3.对大众普遍价值观的盲目跟从:人是环境作用下的产物,当身边的每个人都沿着暨有的 平坦大道走的忙碌但却舒坦时,剩下的人也会怀疑自身走出新路的可行性,赫尔曼曾说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