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24年前的今天,1901年11月06日,著名教育家杨昌济之女,毛泽东第一任妻子,第二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女性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开慧,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村。

霞蔚丹心,湘江畔、英名永铸。
忆板仓才女,杨门淑秀。
云锦风华追马列,
蕙兰气节昭千古。
伴润之、星火照山河,同风雨。
临大难,情如固;
囚囹圄,志不腐。
对屠刀怒喝:
“海枯石烂,岂与夫君违信诺?”
血溅识字岭头霜,
魂归橘子洲头树。
仰骄杨、蝶恋花词中,千秋慕。

杨开慧(1901年11月06日-1930年11月14日),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板仓人(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慧镇板仓社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为革命伴侣,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与毛泽东被迫分离,独自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坚持地下斗争,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三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1930年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壮烈牺牲,年仅29岁,临终遗言“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杨开慧的一生,是中国女性在近代革命中觉醒与奉献的缩影。她以“牺牲我小,成功我大”的信念,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相连,其忠诚、坚韧与智慧,至今仍为后人敬仰。其藏在故居墙缝中的书信,在1982年、1990年故居修缮时两度从墙缝中被发现,共16页约4200字,内容涵盖对革命信仰的坚守与对毛泽东的深情思念,现存湖南省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告知即删
仿满江红·咏杨开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