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hat:当一个人将工作中的阻力压缩到最小值的时候,这种工作状态被叫做深度工作,如果可以保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完全沉浸式的处于工作状态,更容易在工作的领域中取得杰出的成就。
Why:工作中的伟大成就,来自于一个人的工作深度与保持这种深度工作状态的时长。所以,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习。要想真的有个预期甚至更为惊喜的结果,首要任务就是给自己一个可以深度工作的前提。
How:
1. 设计工作场所:这个场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让人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如果周围都是闲聊的同事,或者在家里,家人每隔一小段时间就过来聊几句,那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会大打折扣。所以,为自己提供一个稳定的,安静的,确保不被打扰的环境,是进入深度工作的前提。
2. 设计工作过程:外界的环境已经安静下来了,短时间内真空式的独处,是一种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接下来,就是来自内在的修行。一会一个开心果,十分钟看一眼手机,都是一个并没有沉浸在工作的过程。排除一切的杂念和小动作,完全沉入在工作的热爱中,才能真正看到工作的结果。
3.设计工作支持:生活需要仪式感,怎样才能让自己欣然接受,并沉浸,热爱的去拥抱工作呢,可以找到一些小的方法,比如有个开工仪式,有个设定个闹钟小伙计,他不出声,你不动,或者告诉最支持你工作的小伙伴,让他看到你专注迷人的样子,或许都是个能够让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深度工作的好办法。
Where:这个方法特别适合想在工作中做出一番成就的人,或者学霸。
A1:我一直想写课程,参加了拆书帮的活动,一边拆书,以便应用,已经写了6节微课了。但是,今天的深度工作,我对比了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确实还是不够深入。我有时候会想吃点东西,觉得码字挺疲惫的,有时候,我会想,写了没人喜欢,甚至有人说我写不好怎么办,还有时候在想,孩子这个时间在好好学习吗,他遇到不会的题,放在哪里,下午我该什么时间讲给他比较好呢,在胡思乱想中,我发现,我又写跑题了。
反思:我只有在夜深人静,突然醒来的时候,才能真正诚实的告诉自己,我究竟能做好什么,以及我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天一亮,心就乱了,这是个习惯,是我之前没有发现的,无意识间的行为规律。
A2:
A我要在一个月内,完成24节微课的稿件内容,并录制好课程。
B 1.设计工作场所:每天上午2个小时的写作,可以完成1课时的内容。安排好孩子的学习任务,我就在房间门口挂上个小牌子,家人很支持我,很感恩,然后,心无旁骛,沉浸在我最喜爱的设计课程的头脑风暴中,开心的度过两个小时,在从房间出来。
2.设计工作过程:没有手机,没有零食,我只在桌子上放上一个草稿本以及电脑和我的课程设计本,三只彩色笔,开工。
3.设计前期工作支持:每天拿出我向往的那种非常有质感的课程和设计的产品图片翻一翻,告诉自己,这是我想要的,而且,我静下心来,好好琢磨,一定能做出这样爱不释手的好课程,之后开工。
C 一周的时间,看看效果,如果我做到了,奖励自己每天加餐2个小时画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