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20天,对第4个30天的复盘

第4个30天,对日更已经习以为常。

第一个30天的时候,我就相信,一定存在一些不太费力的方法,去做到很多人觉得需要所谓坚持、自律、咬牙切齿才能做到的事情。

我是个喜欢走捷径的人,对此我向来不予反驳,也从不想去改变这一点。对我来说,乐趣和好玩才是真理,那些苦哈哈的追求梦想和卖瓜式的勤奋标榜让人无比反感。

偏偏好像人们偏好后一种。

好了,牢骚发完,自己复盘一下本月的情况:

三个新动向

1、开始涉及以前不曾写的题材

这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定位,心理学是一辈子的事业和追求,绝不会丢下。只是扩展了它的边界,比如衍生到热点、电影等领域。

写一些简单的书评是带有功利目的的,虽说远没有到全民阅读时代,但是趋势喜人。几个较大的读书领跑者做的如火如荼,自己本身就是书虫,这个接轨也算合情合理。

2、开始加入社群活动

个人偏内向,所以喜欢单干。之前一直自己默默更文,上月开始有意识加入一些社群。比如热点的时评群。

本以为社群的好处是能够互相沟通,但其实基本上没人会跟你沟通,每个人都在呐喊自己被看到、被发现。但能让偶尔让主编看到是真的。

另,由于我写热点的方法怪异,似乎并不讨喜。

3、开始报名写作班

走捷径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学艺,别人摸索几年几十年的东西若能指点一二,确实能走不少弯路。

作为写作路上的小白,报课是很有必要的。而至于能不能真正学到东西,一看老师与你的匹配度,二看你学习的方式方法。

就我而言,上月报了两个班,都是有收获的。

写作水平的分析

1、文笔没有显著提高

没有提高也是可以料见的结果,本来也没有针对文笔进行刻意练习。

由于培训课的作业要求,写过一篇丁丁张的文风解析,对那个犀利的笔触很是欣赏,如果刻意模仿练习,应该难度不大。

2、内容在回归自嗨

从粉丝爆发式增长之后,显然归于平静了。一方面的原因是首页似乎进行了某种调整,据说阅读量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也跟本身对内容的调整有关。

上月的大部分内容回归到内在的思考,比较少去用“读者思维”进行写作了。

这并不是因为我不想用,而是在接受了一些约稿之后,心态产生了变化。也不是膨胀,而是将日更的写作作为思想火花的记录,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写稿上。毕竟,直接看到钞票的反馈更加让人刺激。

这大概是我抵死拒绝赌博的原因……

3、写作速度提快了

我喜欢的一个大V孙路弘曾经分析,为什么有些人学富五车却讲不好话,除了心理因素,就是跟提取速度有关。通过一定的训练,这一类人一定能够讲的很精彩。

写作是一样的。

之前一篇文章1500字,可能需要花费我3个小时。慢慢的,2个小时,1个小时。这是因为提取速度更快了。

人脑的神经链就像是公路,原本地上没有路,走的多了就有了路,越走越多就会越来越快,最后成为高速公路。

第5个30天的计划

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还是要有一个富有弹性的计划。

1、思考写作的几种套路

看一些名家教写作的书,都会提到一些关于套路的问题。

套路就是规律,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就像学下期,一定会有个背诵棋谱的阶段,只有熟练运用了套路之后,才能下出“神之一手”。

过度强调不按套路走的写作,就想一个连走都没学会的孩子,就想跑起来。

2、加入更多社群

社群还有一个好处,获取信息。

前天的调侃之作里,谈到了财富的终极秘诀就是信息差,写作也不能闭门造车,获取更多的信息,就有灵感,就有素材。

下一步加入我的本行心理社群吧,感觉那里阴盛阳衰。

3、尝试开连载

连载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耐力。

从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倒逼一个人的写作。这段时间陆续浏览了一些很精彩的连载,对于这些作者十分钦佩。

当然不是小说,小说我是写不来的。

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就改变的主题进行深度的解读,类似于一个教程类的东西,也希望能把自己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所得更多分享出来。

第5个30天,我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