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收听语音版,或移步【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以及【企鹅FM】搜索【更好时代知识服务】收听:
(由声优杨一方演绎)
人和细菌的共生关系来自更好时代00:0004:35
-
为什么生物体离不开细菌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见到细菌应该躲着走,因为细菌和脏联系在一起,是致病的微生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小朋友们更是要远离细菌。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生物和细菌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生的关系,导致疾病的细菌或者病原体,只占细菌中很小的一部分。
大多数存活在人体内的细菌都是与人和平共处,甚至形成了不可或缺的关系,细菌从人的食物中获得养分,同时细菌的存在和细菌产出的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成长也有着很大的益处。
有一个无菌小白鼠的实验证明,没有细菌的状态下,小白鼠的肠胃发育都不会很完全,很难在外部环境中存活,另外对母乳的研究中更是发现了神奇的共生关系。
母乳中有200多种叫做HMO的多糖,其实并不能让婴儿直接吸收,而是培育了婴儿肠胃里的特定菌群,而菌群产生的化学物质又可以促进肠胃的发育。
-
为什么肠胃里的细菌很重要
细菌分布在我们的身体各处,但是细菌在动物体内聚集最多的地方是肠胃,一个人肠胃中聚集的菌群,不仅在婴儿阶段可以帮助大肠的发育,开发智力,同时也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体型。
通过实验发现,给无菌小白鼠的肠胃中添加一种常见细菌,就可以让小白鼠的免疫系统迅速恢复正常的工作,肠胃中这种常见的细菌和它表面的PSA分子,是调节免疫系统的调节剂。
我们的人体也是如此,肠胃中的细菌,对维护免疫系统的稳定状态很有作用,他们产生的化学物质,能够调节体内的免疫系统,从而让我们个体的免疫调节到最适宜的防卫状态。
肠胃中的菌群也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比如导致肥胖或者帮助减肥,但并不是说肠胃中换了变瘦的细菌,我们就一定能够减肥。
人与细菌的共生关系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需要从整个共生生态圈来看细菌带来的影响。
-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疾病是如何发生的
自然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保护我们的臭氧层,可以用同样的角度去理解人体内的生态环境,就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才是疾病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疾病就是人体内的菌群失调,人和细菌的共生关系发生了破坏,菌群整体变成了诱发疾病的状态。
比如肠胃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导致肠胃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一个导致疾病的细菌,而是一系列内部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基因的原因,也有感染病毒的因素,或者因为人体内免疫系统的失调,甚至是外部环境的污染,都有可能导致整个肠胃的菌群变成生病状态,引发炎症。
人体内菌群多样化的减少,不仅可能引发菌群失调的风险,也会让导致疾病的细菌更容易侵入人体。
举个例子,相比西方社会干净的环境,乌干达人生活的环境就要简陋得多,但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乌干达人的身体却比西方人要好得多。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两者肠胃中细菌的差别,乌干达人的肠胃中菌群种类比西方人要多得多,从这一角度来看问题,就可以让我们对诊疗疾病有个新的认知,也对孩子的成长防护有新的理解。
从鼓励多样性的角度,让孩子多多接触自然,多多亲近泥土,同样可以帮助他们身体内的细菌更加茁壮地成长,从而减少患病的几率。
-完-
©严正法律声明
本文版权受我国相关法律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法律的保护,为中国希达传媒旗下更好时代自媒体平台运营团队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更好时代及/或相关权利人明确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更好时代的任何内容,或在非部署更好时代自媒体平台矩阵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更好时代”字样,获得合法授权有两种方式:一是联系更好时代自媒体平台视情况免费获得合法授权;二是参照有关国际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更好时代自媒体平台相关权利人支付版权费用,版权费用标准为1500元至2000元人民币每千字(具体费用可协商确定)。
对于更好时代自媒体平台所有形式的原创内容,相关权利人有结集出版的权利。
违反上述声明者,更好时代自媒体平台将依法委托相关专业的法律合作伙伴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违反者需自行承担相应的严重法律后果。
任一合作联系「bettertimes@126.com」,您将得到快速的回复。
更好时代自媒体平台矩阵为微信订阅号、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网易新闻、QQ看点、北京时间、UC头条、知乎专栏、简书专栏、微博头条、豆瓣、今日爆点、脉脉;开源中国社区、虎嗅网、钛媒体、36Kr、紫数网等,更多平台陆续入驻中,欢迎您在任意一个或多个平台进行持续关注。
版权信息
文章版权更好时代原创出品
执笔作者互联网观察者马克云(已签约)
正文字数1239字
阅读时间5分钟
首发日期2018年6月23日
每天遇见,更好的自己
— Hope Better be with you forever —
— 希冀更好永远与你同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