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文——养成情操涵养气质

(一)说说语文那些作用

                文天祥在诗中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我们深深地被文天祥视死如归绝不出卖国家的爱国情操所打动,于是心向往之。在心里有了一个精神的榜样和力量,心里就种下了爱国的种子。陆游临死还不忘交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诗人的一心为国为民忧国忧民让我们热泪盈眶,然后知爱国与爱民。辛弃疾、范仲淹、杜甫……那么多诗人都让我们的爱国情操得到一次次的升华,这些诗养成了中华儿女爱国的品质,铸就了中华儿女不断奋进的凝聚力。

        于谦在《石灰吟》里写到“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面对当时动荡局势所立的志向,就算自己牺牲也要稳定局势扭转乾坤,同时也是个人志向的表达,就算坚持自己的品格会被找人迫害,但一样要坚持。这足以给我们面对复杂情形坚持自身品格的勇气与力量。

          司马迁虽身受极刑却著成《史记》,还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面对困难折磨的坚强品质与不屈精神足以让我们的灵魂受到震撼洗礼,足以做我们困境中的明灯。

        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能归隐田园,他们的淡泊名利足以使追名逐利的人汗颜,使有所追求的人看到名利,养成高尚品质,养成君子如兰的气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品质

          民族精神的传承,民族品质的弘扬都必须靠教育。而教育中的重头戏在语文教育。

        学生精神品质与气质的养成与涵养应当从小抓起,潜移默化。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虽然说什么情感品质孩子们可能并不懂。但是,这正是老师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我们可以慢慢的在课堂中渗透,让他们产生向往,然后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长逐步成型,内化为他们自己的内外品质与精神,而不是只交他们读通课文会考试会认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虽然没有每天打卡,每天的亲子阅读还是坚持的。淘淘现在能够跟着看书,看着书上黑色的字和图画还不时用手去抠。似...
    李李随行阅读 322评论 0 2
  • 看到这周的题目,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搜索记忆,看看有没有哪方面跟007密不可分,突然惊恐的发现除了每周要跟007来一...
    刘大宝_d341阅读 242评论 0 0
  • “不搬,留着以后你们住,俺是住不惯。” 父亲还是那么执拗着。 “你搬过去,看着孙子上学不是方便吗?” “这样不也没...
    露珠_0076阅读 1,322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