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方法论是基于确定性来拥抱不确定

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用西方的理论,无论是古代的斯多葛、还是现代的塔勒布这两个应对不确定性的经典,他们的思想其实是“提高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斯多葛哲学显然不必多说。

面对不确定性,塔勒布归纳了三种特性:脆弱性、复原性、反脆弱性。即,“不确定性”只有在反脆弱性时带来收益。塔勒布反脆弱的核心在于“基于非对称风险的杠铃策略”——这个是确定的,正是基于这个的确定性,他才会去欢迎外界的不确定性。用李笑来的话说,是“主动地被动”。其基底仍旧也是确定性。所以我们可以说“反脆弱拥抱不确定性的根基在于确定性”。

如果用东方的思维,同样的例子还有被视频反复提到的老、庄。学习《老子》时看曾仕强教授的解答,他反复强调、顶级智慧是“以不变以万变”,重点仍是“不变”。

所以,作为聪明人,应该是要能提升“确定性”,而不是提升不确定性。

当然,上述可以这样被反驳:古典老师提倡“超链接安排”,就是生活中有一部分能产生很大收益的不确定性。这个策略是合理的,那么不就是“聪明人要提升不确定性”吗?

对此我会这样回答:首先,超链接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安排是确定性的。其次,正是由于知道了它可能产生巨大收益,才安排了这个超链接,这是确定的。换句话说,这正是塔勒布的杠铃策略。

当然,“不确定性带来乐趣”这个无法反驳。但是“趣味性”这点无法支持“作为聪明人,要学会保持不确定性”这个结论:生活中必然消除不了不确定性,但是这就意味着要提高不确定性吗?显然不是,因为过度的不确定性必然是有害的。


p.s.“因为XX说是对的所以是对的”显然是逻辑不严谨的,所以我上文提到的人,指代的是他们所论述的逻辑体系、而非想使用他们的权威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在上班途中,正急着过马路时,遇到了红灯。 一群人不管不顾,结队冲了过去,坦白讲,当时我也很想随大流。 但正在...
    米粒儿暖阳阅读 98评论 1 0
  •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夕子宁洋阅读 141评论 0 0
  • GitHub - philipperemy/keras-attention-mechanism: Attentio...
    菜鸟瞎编阅读 1,3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