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个朋友问我怎么成为管理者。不想在做着重复的工作,做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我了从一个小职员做了五年成为现在的管理个小团队的职场乡下孩子,也算职场老油条了,就不写书出版了,总结几句吧。
第一、 首先了你得多和管理者们接触,甚至亲近一些。不是让你卑微的拍马屁,而是像朋友一样,这样方便你跟踪学习。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做事儿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和什么样的打交道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二、要有格局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局限在手头上的这点儿鸡毛蒜皮小事儿上。吃亏就吃点儿亏便是,不要觉得领导说啥你就做啥,学会独立思考,即时我们按照老板想法做了,也要思考有没有最优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与方案。你可以简称没事儿找事儿干。
但是很多人都不太愿意思考,最好的工作方式就是领导说啥你就做啥,省心省力像个癞蛤蟆掇一下跳一下,你说你不当工具人,谁当工具人。
第三、有目的性工作,比如你要做个事儿,多久能做完,完成需要那些人帮忙,你怎么说服那些人帮你把这事儿干完。还不能让他们有意见。(这个一般体现在组织聚会,组织公司活动等问题都有体现机会)而且要学会总结:职场管理者夺命三连问
1、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自己的工作是什么,能为公司做出了那些贡献,实现自我成长了吗?
2、自己有没有不足之处,如果有,能不能努努力弥补一下。会让工作效率更高甚至更好?
3、自己的工作价值对得起老板支付的工资吗,如果对得起是否可以想老板提升职加薪,如果对不起那些事情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这三连问,不但用来审视管理者自己,也是审视自己属下的一种方式。
第四、信心力,作为长期以来的工具人说实话我们是很缺乏信心的,不相信自己能力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更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就像公司有个项目非常困难。问在座的各位,谁愿意带头完成。这时候,你想的不是工作过程,而是想的自己否有能力完成,完成不了,是不是要被同事嫌弃等等。。。再三权衡,然后在我否定一番。与其说是信心力倒不如说就是脸皮不够后,太在意外部的眼光。是人都会犯错,管理者也同样是人,只是犯了错,怎么解决错误问题,取决于你对社会,对人性的认知水平。千万别相信,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你是个工具人到是无所谓,但作为管理者最忌讳的就是这句话,说话做事儿,就得让大部分的人认可。
但是也别怕有时候适当的展示一下自己也无妨。一个默默无闻勤劳工作的孩子,你觉得老板随时都在监视你嘛。话都是那么说的,你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当领导对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千万别当真。只有你给公司带来足够的利益。才是最优质的结果。
第五、适当的保持愤怒,但要理性。脾气好的可能是老好人,但一定不是好管理者。该生气就得生气,属下没完成工作就是砸自己饭碗难道不该生气嘛。而且你好说话可能得到不是属下的体谅,更多的是你的弱弱与无能。脾气归脾气,但是一定不要忘了解决事情的初心,一码归一码。说当下的事儿别扯那些有用没用的。
第六、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中有足够多的案列,来帮我应对工作中,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当然看电视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是电视上或多或少都有夸张宣传等成分在其中。且毫无意义,而且属于碎片话记忆,看完就忘了,而读书,是让你通过文字,转化成现实场景。更能加深影响,而且好书比较少,首先得是中国写,其次是内容有用的。为什么要看中国写的,因为重逻辑上更适合我们阅读和思考习惯。而美国的书读起来只会打瞌睡,翻译的好的还好,要是翻译的不好,你都读不通顺,自然失去了对读书的兴趣。本人亲测过,相同字数情况下。读一本中国的书可能需要4个小时,但是读外国的书能读好几周。(评论内容过千我就给大家推荐书籍)
总结一下:怎么从工具人变成使用工具的人,我们需要做六件事儿
1、 有效的人际关系
2、 格局与独立思考
3、 有目的性的工作
4、 建立信心脸皮厚
5、 保持适当的愤怒
6、 多读读书读好书
方向有了,贵在坚持努力,你不努力也没关系,反正使用工具的人都缺工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