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语:凡事都有3种解决方案。这句话很明显是一种关于信念的语言,让我们相信只要不钻牛角尖,多思考就会有更多方法。
我曾经在以前的日记里和直播里都强调过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思维进化论》。这并不是我独创的什么理论,而是对有效思维训练和学习向应用转化的一种归纳和总结。在《思维进化论》里,信念是一种强因果的思维和语言方式,在《思维进化论》里我把它称为"线性思维",它的语言结构包括:因为...所以...;只要...就...;只有...才...等等这样的句式。很显然"凡事都有3种解决方案"可以套在:"只要"是件事,"就"有3种解决方案,这样句式里。线性的信念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当我们有"凡事都有3种解决方案"这样的信念,就会驱动我们寻找和寻找解决方法,激发我们的动力。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信念的关键在于你信不信,你是嘴巴上信,还是头脑里信,还是身体里信。嘴巴上信,那就是说说而已,一般来说都是用来教育别人用的;头脑里信就是一个不稳定的认知,这时的副作用是会和其他认知和内在感受打架,本来解决不了问题只是一个问题,现在有了这句话发现自己做不到更纠结,还产生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知道很多道理却活不好人生的根源就在这里;身体里信,就是一种行动!当你遇到一般问题已经不再需要这句话来激励自己,直接就进入思考和行动,不断的尝试新方法。如果问题很大,反复尝试不能解决,再累的时候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激励自己,一句话就会唤醒自己的能量。而对前两者,这样的语言其实并不会产生本质性的激发作用。
为什么会是这样?
因为,
嘴巴上信,只是在信息上的一种复制和转移,在这个信息的下面没有任何的内容支撑。
头脑里信,就有了比较多的外部信息来支撑这样的信念。比如:传递给我们这个信念的人是我们信任的权威或成功人士,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为这个信念做了注解。因此,头脑里建构了支撑信念的更丰富的信息。但,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形成感性的认识,就是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身体体验。所以,当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这些信息的参照就可能变得苍白无力,我们内在的信息就会变得矛盾,于是对自己开始怀疑和自我攻击。
身体里信,是有外部信息做参照,内部经验做支撑,从体感上就能自发的感受或迅速回忆起过往:灵感乍现兴奋、不断尝试成功后内在的喜悦,他人的认可给自己带来的满足等等一些列感官反馈。这些都是在身体里瞬间完成的神经反应,然后转化成行动,或是自己或外人一句话就激发了这种内在神经反应,于是行动产生了。
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创业教练在支持创业CEO建立或激发信念时,要避免只说空洞的口号、建议和理论,而是从创业CEO的过往经验中找到Ta自己支撑信念的现实经验,让Ta充分的回顾这样经验的身体感受,再连接信念的语言,这样创业CEO就能逐渐产生自发的信念引领,自我激发和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