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录下一些东西,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很久没有系统的整理自己的思想,想用这个公众号记录下自己的点点滴滴,如果能帮助到自己或能帮助到别人,我都能从中获得愉悦感
人生,需要不停的追逐愉悦感
以上为闲聊,听郭德纲的评书,知道一个词叫做闲白,就是正文开始前的一些闲扯,很多时候闲白要比正文受欢迎。
聊一聊共享经济,我最近刚把前两年买的关于 “共享经济”的书看完,就想整理下所思所想
我会把这两本书打包免费送了(包邮)
如何参与关注公号磊磊看世界
前两年算是互联网的共享年,层出不穷的共享项目,从我们熟知的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到鲜为人知的共享厨房、共享午睡舱,衣食住行都想方设法的共享,可在我看来很多不过是披着共享的外套,做着提升资源效率的事情。
什么叫做共享?
共享刚出生的时候,是为了让社会闲散的资源利用起来
共享到了幼儿期,就想让社会闲散的资源更有效率的利用起来
到了成年期,制造公共的资源让其有效率的利用起来
衣和食是最难搭上共享模式这趟车的,不过依旧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比如“衣二三”,主要业务是“包月换衣”服务,不限次数换穿。但由于低频依旧不温不火,还有就是日常衣服都想拥有,而不是只有短期的使用权,很多姑娘也不愿意穿别人穿过的衣服,尽管看起来和新的一样,大家都喜欢新的而不是别人用过的。
最近又出来一些共享厨房,不过依旧不是很看好,很难做成打车和单车,对消费者而言不是刚需,毕竟现在外卖这么方便。
关于共享经济的遐想
我遐想了一下终极的共享社会,我们的物品、时间、技能都开始共享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出售我们想出售的一切,也许是你的闲置物品,又或许是你的时间,不用金钱去交易,一切都以平台上的共享币结算,然后你再用所获得共享币去在平台上购买物品或是某项服务,也许就是让隔壁的男生帮你换一个灯泡,又或是明早上班时候搭一个顺风车,在这个越来越陌生的社会中通过共享获取更多的便利和温暖。
以下是两本书内容的摘录
共享经济时代
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
1.“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协同消费”,消费者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和他人共同享用产品和服务,而无需持有产品与服务的所有权。
2.全世界协同消费案例分为三种类型:产品服务系统、再分配市场、协同式生活方式。都在相似的基本原理之下运作,即爱批判的社会群体、闲置产能、共同享用的信念,以及陌生人之间的信任。
产品服务系统:只为产品的服务价值付费,而不考虑去完全占有产品的归属权,将私有的、不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与共享服务的网络,从而将使用价值最大化。
再分配市场:在社交网络中,那些二手的、废弃的物品可以从不需要的人手上,重新分配到另一些需要的人手上。重新分配可以用“5R”来总结,就是减少(reduce)、循环(recycle)、再利用(reuse)、修补(repair)、再分配(redistribute)。
协同式生活方式:将有相同兴趣的群体聚集在一起,令他们相互分享或交换各自的时间、空间、技能、资金等一系列虚拟资产——我们把这种不同领域的分享统称为协同式生活方式。
3.促使过度消费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对物质拥有的欲望、超支消费、生命周期法、“再多买一个”的观念。
4.“狄德罗效应”——狄德罗的新睡袍强迫他把其他的东西换成与之相匹配的。
5.(企业的)挑战是把人们培养成像机器那样永远贪婪。为企业服务的广告商们在这点上绞尽脑汁,他们把产品从下线到被消费者买下之间的阶段称为“时间沟”。为了缩短这个时间,制造商想尽办法诱导消费者更快、更多的消费新产品。
6.协同消费的动机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节约日常花销、赚外快、为生活提供便利、结识朋友、节省空间和时间、寻找归宿感,以及追求梦想。
7.协同消费的四大原理
群聚效应:它用来描述在社会系统里,某件事情的存在已达到足够的力量,而使其能够自我运转,并为往后的成长提供动力。任何事物,如核链式反应,一本书从默默无闻到畅销市场,或是像MP3一类的科技产品骤然流行,都可以用群聚效应来解释,即“引爆点”。
群聚效应能聚集一批忠实的、活跃的核心用户群。
社会认同法则的存在是有理由的,人们在生存过程中会追求一个基本的认同感:周围的人都和我一样,我们大家都这样。
“和房客一起保护环境”,标语下面注明了“几乎75%的房客都不止一次地重复利用浴巾”,这种利用同类人影响力的宣传方式使平均重复利用率提高了34%。
闲置产能:闲置产能不仅仅存在于实物产品中,比如自行车、汽车或电钻,同时存在于无形产品中,比如时间、技能、空间甚至电力。
社会公共资源:社会个体共有的资源。
对于很多人来说,公共资源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它是一种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的新手段。协同消费正是基于这个原理的应用,它以人类本能的合作需求和人们之间的分享行为为基础,处于人们追求共同利益的契机,解决了公关资源上的问题,将“合作”和“消费”融合在一起。
世界上如果只有一台电话是没人用的,只有使用电话的人越多,价值才会越大。
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如果个体能得到合适的引导,人们在协同消费中就会学会自我管理,并监督社群中的其他成员。
大部分的协同消费都会要求我们去相信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协同消费消除了中间人的角色。
8.P2P租赁:把闲置的资源拿出来出租给需要的人。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要转变长期以来占传统地位的私有制文化,我们就需要克服障碍,建立便利、安全、高效的共享型社会。
P2P的数字租赁平台解决了两个关键的障碍
首先,它创立了一个资源共享中心,消费者可以从海量的物品中方便地选择自己所需,这给那些满足生活中临时需求的物品提供了再利用的机会。
第二个障碍是解决P2P租赁中的安全和信用问题
9.人们采取合作行为不是出于友情或对别人的信任,而是出于自己的长远利益,即想要在社区中与他人保持长远的良好关系。
10.统一形式的货币是在12、13世纪时的君主发明的,当时是为了阻止人们私下交易,加强中央集权对商业交易的控制权,但,人们需要的只是交易本身。
任何形式的货币的存在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它之所以能运行,是因为我们都认同它所代表的、政府授予的价值。
11.我们分析了人们参与协同消费的多种动机:省钱、交朋友、方便、参与社会、环保等。那些基于传统的利己主义的消费者,加入协同消费的动机虽然处于金钱、时间或利益的考量,但他们加入协同消费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社会方面的和环保方面的,不应该被忽视。
共享经济2.0
1.共享经济的简短定义:构建平台高效激活闲置存量。
2.共享经济的目的是共享,而提高效率是它的核心精神。
3.从共享经济角度,闲置资源分为三大类:闲置资产(汽车、祝福、设备等)、闲置时间(非正常营业时间)、闲置技能(不作为主业或者能够以去中介、去公司化的形式提供的特长、技能)。
4.共享经济的特点是:在陌生的个体之间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服务/商品的共享交换,因此网络是实现共享经济的一个基本条件。
5.没有信任就没有共享经济,如何建立和运用好信用,是共享经济的核心。
6.共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数字信息交意,普遍前提是,如果关于该物品或服务的信息得到共享,对于公司、个人、社区乃至社会大众来说,它的价值就可能得到提升。
7.共享经济要成功,非常有赖于关键数量。
8.社群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套现渠道,这种方式的前提就是以分享为原点,再以体验为中心来转化为经济利益的模式。
9.互联网构成的虚拟公共空间第一次使整个人类群体之间相互联系、共享协同。
10.如果你想做一个共享经济平台,三个步骤:
首先找到资源过剩的领域
其次搭建一个共享经济平台
最后是做好连接供需双方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