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笔耕苦与乐(2)
县委是个领导集体,能在这里助一臂之力,也就是发挥了大能力。
那几年正是改革的关键时期,企业倒闭,转制,工人下岗,县财政十分困难,机关和事业单位压资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书记指示我起草一个《认清形势,知难而进,努力实现“渡难关,争生存,保发展"的主题任务》的决议,我写了两遍不合书记意图,这让我很为难,不知怎样写能达到要求,书记指出,你要认真领会市委书记来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看我们是什么状况,用什么思路,采取什么措施能使我们渡过难关,走出困境。我感到这个问题太大了,不是我能认识上去的,怎么能写上去呢,没有一点思路,感到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难题,不知所措。
我绞尽脑汁,反复思考,参考了各地的一些做法和经验,经过十多天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让我长吁一口气。
我知道书记是想把这个决议做为指导全县今后工作的一个新思路,以图解决当前的困境。最后在县常委会议上讨论通过了这个决议。这是我遇到最难写的一次,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时天天讲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什么样?好像只要改革了就是走向了市场经济,就能摆脱困境。
改革所瞄准的就是企业,只几年时间,这股汹涌大潮就使全县中小企业荡然无存。
全县曾有地方国营企业二十多家,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曾经是合江地区最好的企业县份,门类比较齐全,有的是涉农企业,直接和农民产销挂钩,如亚麻厂,烟叶复烤厂,有的还是省直企业,有几万工人。
但受大趋势推动和内外因素的影响,只有几年时间,就使这些企业倒闭,变卖,化为股份制,大批工人下岗,一时间县委成了上访地,有时几千人围堵县委,要工资,要工作,场面触目惊心,我们无法办公,整天维持秩序,化解矛盾,看到工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处境,让人产生怜悯之心。
那些年,曾跟随领导或者政研室下去搞调研,几乎去遍了全县工业企业,看到和了解到企业很多情况,全县曾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有的是闻名的地方产品,是县域经济的半璧江山,创造着巨大财富。
那时我们政研室也群策群力,借鉴经验,探讨对策,寻求措施和办法,为领导出谋献策,推动县级多次召开会议,或请专家研讨座谈如何救活企业,但最终都无济于事,真是“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面对这股浪潮,让人感到无助和痛楚。
让我难忘的是,跟随李书记下到县农机具修造厂推进股份制改造,看到的是活生生把一个地方国营企业卖掉 ,把包袱甩给国家的现实。
当时,李书记分管的是完成县农机具修造厂的股份制改造任务,李书记带领我十多次下到该企业,召开各阶层人员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最后以变现企业资产为股权,上千万的企业作价二百八十万,让工人购买,把企业包袱卸掉,组建股份制公司,把原有贷款与银行一刀两断,成为永久的呆账和死账,把企业推向了市场。
实际上是把包袱甩给了国家,企业厂长经理摆身一变成为了大股东,统领着股民,上千万的国有资产就这样流失到了个人手里,一夜之间成为千万亿万富翁。
而且改制后的厂长经理成为新宠,有的还被选为县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成为新时代的“红人”。
经过这样一番改造,我起草了《关于勃利县农机具修造厂整体转制的请示报告》,在县常委会议上讨论通过,我们也就完了企业转制的任务。
这种转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疑问,其实质是改变了所有制的形式,是在变相培植资本成份,使掌权这样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劳动致富还是投机致富?是前进还是后退?孰是孰非?只能让历史去评说。
辛勤劳动后换来了愉悦的时光。跟随李书记忙完这一阵之后,给我一个短暂的休息机会,县委要去长春购置新车,便让我跟随。
那天县委办总务主任司机和我三人,早上启程,下午就到了长春,由事先安排好了的厂内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我们,安排入住第一汽车制造厂宾馆。
第一次来到这里,有种别样感觉,汽车城太大了,占有半个城市,整个一汽厂区就像一座繁华的城市,生机勃勃,生产生活设施完备,还有自己的电台和电视台,感受到国有大企业的气魄。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便去提车,第一次看到生产出的汽车成千上万辆整齐地摆放在广场上,各式各样,好像一眼望不到边。
司机很快就选好了一辆车,办理完手续后,给我们一个更大的惊喜,原来是书记早已安排好了的,由厂内工作人员引领我们参观一汽奥迪生产线,这让我们格外惊喜。
要想来这里参观,没有厂内领导允许和工作人员引领是绝对不可以进入的,我们经过站岗武警安全检查后,走进奥迪生产车间。
偌大的厂房,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工人在紧张有序地技术操作,新生产出的汽车一排排停放在那里,整齐壮观,让人大开眼界,会让你有一种震奋和自豪感。
下午,我们又驱车参观了长春电影制片厂,难得的参观机会,留下难忘的记忆。
我们开车缓慢前行,途经亚布力滑雪场,索性开上山,我们坐缆车上到山顶,时值寒冬季节,山上飘着雪刮着风,我们不畏寒冷,看到滑雪爱好者自由自在地滑雪,我们也跃跃欲试。
这难得的愉快时光,感觉真好,天地一片洁白,仿佛拂去了尘埃,心里格外清静。
政研工作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要勤奋,要主动。有一次我和市委秘书长李书谦一同去参加全省政研室工作交流会,会议安排在密山市兴凯湖,参会的都是各市县政研室的领导,会上见到了省级顶尖的几位大手笔,听他们发言,畅谈经验和方法,有见地有水平。会议把全省优秀调研文章编辑出版《成事之道》,让我从中学习了很多的经验和做法。
时值盛夏季节,会议开的轻松愉快,每天吃着各种湖鲜,闲暇之余去湖边散步游泳,远望蓝蓝的天空,近看清清的湖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秘书长很好地抓住会议机会,广交朋友,把带去的市委机关刊物《发展导刊》分发给与会的各位,广泛宣传七台河市,邀请到七台河市参观考察,吸纳有识之士到七台河发展,他很快就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在网罗人才上曾起到了一定作用,让人敬佩他们的公关能力。
李秘书长非常勤奋,几天的会议中,把听到的见到的随时都记下来,有独具慧眼的能力,并能从中发现新东西。他为市领导干部讲课,分析独到,观点新颖,他提出的许多观点和思路,被领导采纳,有的成为市委工作的指导思想。
李秘书长也是从县委办公室主任走到市委的,和李秘书长在一起的几天里,每天都聊到很晚,说出了很多切身体会,受益匪浅。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那些年跟随领导开会,考察,看到领导决策,处理问题,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但时间长了也会有一种思变求新的想法,不能在总在上面作官样文章,不能总为他人做嫁衣裳。
在县委工作那些年,历经了三任书记,三任主任的升迁,做为小人物,也盼望自己有出头之日。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经过多年的学习和锻炼,自己觉得成熟起来,有能力和信心去承担一份责任和工作,我意识到自己应该下去了,希望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领导是负责任的,人心充满了关爱和感情。有一次跟随县长和常务书记下乡,休息时两位领导在路边低声说话,我在近前,知道是在商量什么事情,两位领导我都服务过,对我有良好的印象。在回去的路上,书记先向我透露了一点消息,近期要研究干部,准备让我下去,去到哪里听从组织安排。
那一夜我失眠了,盼望的一天终于要来到了。
十年人生话短长,苦与乐,自思量。
那些天我回想了很多,往事一桩桩浮现在眼前。人生的路只有回过头看才最明白,自己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有沉沦,没有气馁,在高兴的时候也没有得意忘形,始终端正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十几天后县委决定我到县广电局任职,多年的好同学石凡瑞在得知消息后,当晚携纪检委好友刘成明宴请我,给我祝贺,让我非常感动!我不能忘记,是好同学帮助我走上了从政之路,我们楼上楼下办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共同走过了人生难忘的路程。
要离开县委还难免有些留恋,我把人生精力最充沛,工作最努力的大好时光贡献在这里,这里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起点,有很多感慨和难忘,这一时期也是我人生收获最大,增长见识最多,走向成熟的时期,开拓了后人生之路。
我和多年朝夕相处,携手共事的好友、同事话别,都有着共同的语言和经历,充满着祝福和期待,依依不舍。
那天县委办公室主任带领同事十多人,把我送到县广电局,我就像又走进了一个新的家,我知道我将把根留在这里。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