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入门》第一章读书交流

主持人:张旭兰、毕馨予

内容:

一、首先来说绕不开的前言,在前言中提取两句话:

1.处理非线性动力系统混沌理论原则正推动着客体关系理论进行范式改变。

2.本书的内容是通过讲座、讨论和对话的形式进行

二、进入第一章内容:自体与其客体

1.首先,英国客体关系理论是什么?

这一理论认为婴儿对其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的体验是人格形成的原始决定因素,英国客体关系学派包括独立学派和克莱恩学派,独立学派认为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需要是基本的驱动力,而不是以性欲为基础的本能负荷所决定;克莱恩学派则描述了婴儿如何运用潜意识幻想来完成源于本能的张力释放,以及幻想的过程如何创造心理结构的观点。两个学派都关注生命的前三年,并且强调婴儿从母婴关系的体验中发展出来的心理结构。

2.客体关系指外在关系与内在心理结构的不断相互作用。内在客体不是记忆,不是表征,而是对重要照顾者的体验

3.内在客体关系,指自我的某部分与其客体通过自我与该客体之间关系的体验链接在一起,内在客体关系成为一个持续的可能被修改的自体的一部分,可能存在在意识当中,也可能存在在潜意识当中。

4.费尔本恩断言,最原始的需要是对关系的需要

5.什么是自体?

自体包括:a.古老的自我概念,b.内在客体,c.通过情感绑在一起的客体和自我的某些部分。

、思考问题

1.自体与自我的区别是什么?

2.客体与内在客体区别是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