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怎么产生的
自隋朝开始,就有“合乐而歌”的歌词,也就是配着音乐的曲调写来唱的。所以词又可以叫“曲子词”。又因为词里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叫“长短句”。
根据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唐天宝十三年,音乐正式分成了三类:上古先王留传下来的乐曲称为“雅乐”,除此之外后世新创作的乐曲称为“清乐”,中间掺杂了少数民族以及外国民族音乐的乐曲便称为“宴乐”(也叫“燕乐”)。
唐朝的教坊很流行。教坊就是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包括唱歌、跳舞、戏曲。教坊负责编舞、排练、组织演出等等,用的主要就是“宴乐”,即宴会上使用的音乐。所以在隋朝开始的依曲填词,在唐朝开始慢慢兴盛,乃至在民间逐渐流行起来了。
在宴会以及民间的青楼酒肆中,音乐是用来娱乐的,所以歌词通常就是男女情爱的内容,也比较低俗热闹。后来文人们也渐渐地喜欢上这些好听的调调,却嫌弃歌词之文字太过不雅,于是有的人便开始根据某个曲调自己写歌词,这就是填词的开端了。
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
填词的风气始于晚唐。那个时候的唐朝,以及后来的五代十国,混乱动荡,奢靡腐化,所以那时候文人们填的词,大多非常旖旎艳丽,华美而颓靡,过分重雕琢,有些感官描写也是真心低俗。
但这其中也有一些很厉害的经典人物,比如温庭筠、韦庄、冯延巳和李煜。他们几位算是词的开山鼻祖吧。
北宋建立之后,初期最主要的词人是晏殊和欧阳修。他们二位主要是继承了五代遗风,但在这基础上又添加了自己的特色。
但此时有一个人正在进行历史性的开拓,他就是柳永。当时大家填的都是小令,也就是短小的词。柳永以一己之力,创作了大量的长调慢词,且改造或自制了许多调子。他对于一首长调中内容的铺排和叙述,影响了后世许许多多的人。
另一位和柳永一样对词进行开拓的人就是苏轼。柳永是在词的形式和写作方式上,而苏轼则是在词的内容题材上。自古以来,“诗以言志”,人们写诗,用来表达志向和思绪。而词,仅仅是闲来无事填了玩的。
从苏轼开始,词和诗一样,承担起了抒情言志的功能。可惜苏轼对于词的开拓并不为所有人接受。后世有许多争论,认为词的正格就应该是缠绵悱恻的、偏女性化的内容,不应有那些豪放之言。反正各有各的说法吧。
也因此苏轼的路子在后来只影响了小部分人,个中之翘楚便是南宋的辛弃疾。
而循着柳永的路线,后来有被称为“北宋词集大成者”的周邦彦,而周邦彦又深深影响了南宋的姜夔、吴文英等人。
再之后,就没什么能震撼人心的了。
写在后面
读词不仅仅是一个欣赏其文字的过程。因为喜欢,所以情不自禁地想要去了解它的所有的故事。它是怎么产生的,是怎么发展的,怎样算是一首好词,那些词人的生平,是怎样。隐于文字背后的那个朝代,又是怎样。
一切都令人神往。
但词不如诗那样好背、易懂、且普及。身边的许多朋友,即便喜欢,也常常心怀疑惑和不解。我也是。
所以想要去多了解一些,也尽我的能力,帮助有兴趣的人去了解。
这些关于词的分享,当然不是我的研究成果(哪有这么大的本事啊哈哈)。都是看书看来的,然后选取出我自己比较认同的观点,加以总结整理而成。
就做一个小小的搬运工吧。把我认为好的东西,搬到有需要的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