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就像怀孕生孩子

网图侵删

我突然发现写文章就像怀孕生孩子。

准备文章的素材好比备孕。要想有个聪明健康的宝宝,提前做好身体和心里的准备很重要。

那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搜集素材同样重要。生活,工作,娱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材料。

关键看我们是否有这样一颗敏锐的心和思考力。也就是说,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很多时候,同样的事物有的人熟视无睹,有的人感悟多多。这种能力又是需要阅读与写作来提升的。

所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成就的。

当发现了素材,就要赶紧记下来。现在有了手机非常方便,可以用备忘录,也可以下载有道笔记或石墨笔记等。

我的素材都记录在备忘录里,为了不使素材流失,可以写个标题或者几个关键词。还可以是一段语音,也就是把大致内容或者说当时你能想到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

因为在备忘录里都可以边说边转换成文字。等你有空闲时,就去备忘录再构思开始真正的写作。

动笔写文章了仿佛就是十月怀胎的过程。十月怀胎是个既欣喜又越来越难的过程。

素材库里有了很多材料了,你想写哪一篇就可以写哪一篇。

我通常是浏览一遍素材,从当下特别想写,也就是最有灵感的话题开始写。

因为素材在备忘录里呆了一段时间,也就是在大脑里经过了一个发酵阶段,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了,也就比较顺畅了。

写完后,是不是马上去发布呢?我建议还是不要。

“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真的没有错。

当然,如果你只是追求数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那就另当别论了。就像一个孕妇,如果她非常重视肚子里的孩子,那她就会不断地去学习有关胎儿成长的知识,一切有利于胎儿健康成长的事就做,反之,就不做。

我写好初稿后,会利用工作之余修改,基本满意后,复制粘贴到简书,然后开始配图等编辑工作。

做完这一步了,我还是不会去发布。我一定要让这篇文章在简书私密处至少呆一个晚上,仿佛这样做才能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晚上,我将再次打开文章反复读上三五遍,边读边修改。

修改时,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读者。

假如我是读者,看到标题有兴趣点开吗?打开后,这个开头是否吸引我呢?继续往下读,表达的方式是不是能引起我的共鸣呢?这篇有没有给我提供价值呢……
我的很多篇文章的题目基本都经过了二次,甚至多次修改。
比如有一篇文章,最早的拟题是《放学以后》《学生告诉我了一个秘密》,觉得这些都不好,最后改成了一个秘密
还有一篇文章,我先后拟了八个题目,经过反复琢磨,最后确定为收到小孩的礼物之后

修改了这么多次了,自认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就可以发布了。

关于发布的时间最好根据个人的习惯以及工作特点确定就可以了。不过,建议在这三个时间段发布:一是早晨8点前,二是中午12:30—2:30,三是下午6:30之后

我一般是选择早晨八点前。我发现早上醒来后头脑清醒些,打开简书里的私密文章,以编辑的角色再次审核一遍。此时的审核仿佛是产前的最后一次检查,哈哈哈。

检查完毕,那就可以发布了。发布文章简直就是顺利生出了孩子。

文章发布后,你还会怎么做呢?我还会利用空闲时间打开来看,此时去看得感觉仿佛又不同的感觉了,如果发现有不满意的,还可以修改,然后发布更新。

当我们认真去对待每一篇习作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定的。读者透过我们的文字可以感受到的。

认真是完美的基础,先完成再完美。完美是终点,到达终点需要时间打磨,打磨是过程,做好过程就是成长,就是蜕变,能不能到达终点就不重要了。

虽然我每天只发布一篇或者两篇文章,写的文章也不是特别好,现在的阅读量也不高,日更41天,阅读量破1000的还没有,粉丝也只有100多,但并没有阻止我认真去写。

我相信,经过勤学多练,日积月累的沉淀,坚持写,认真写,写作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文章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不忘初心,牢记来简书的目的,阅读量和点赞的话就顺其自然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