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拒绝做妈妈,尤其是想要铂金包的那种

薇妮斯蒂的这本书之所以风靡全球,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她抓住了消费主义在女性和儿童之中刮起的暴风。

有句玩笑话将消费力如此排名:女人>儿童>狗>男人,而在上东区的世界里,事情好像的确如此。没有哪个群体像女人这样被消费主义牢牢绑住,在女人眼中,消费不仅定义她们的阶层,也决定了她们乃至他们孩子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具体来说:铂金包是不是真的美得令人头晕目眩并不重要,但它是铂金包,是限量供应、价格极度昂贵的铂金包非常重要;孩子是不是聪明并不重要,但孩子上哪一所私立学校非常重要;你是否真的健康、快乐并不重要,但你做physique 57、你有社会大众认可的“魔鬼身材”非常重要。

但这本书风靡全球,却并不讨好的原因,恐怕在于薇妮斯蒂在本书中仅仅是用(有意或无意中)充满向往的语气,详尽地阐述了上东区妈妈们的生活方式、面临的焦虑,但却根本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她本人算是一个成功从铂金包和上东区的竞争中全身而退的女人,那么她的方法也并没有什么人类学或社会学上的意义——由于两个孩子在上西区找到了学校,他们全家人最终搬离了上东区。

我相信大部分人对这本书失望,主要是因为薇妮斯蒂本人仅仅给出了描绘生动的田野研究,对于如何破解这种困境却,即从更高层次来说,如何拒绝虚荣心、消费主义、阶级固化和身份焦虑,没有给出任何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当然,如果她能解决这个问题,她现在应该就不仅仅是一个畅销书作者,而应该是某项大奖得主了。

事实上,薇妮斯蒂在本书中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感性思维的中产阶级妇女,重视孩子的教育,也重视其他妈妈的眼光,爱美,也爱爱马仕。当她被裹挟在魔鬼身材的上东区妈妈中,她根本无力还击,在这本书里我只看到了她对无法融入上东区妈妈圈子的焦虑,却对如何保持自我和独立思考描述甚少,我甚至可以说她完全没有对自己的独立性进行过丝毫抗争。就像这世界上的大部分女性一样,我们并不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感到骄傲,仅仅为自己不够漂亮而感到焦虑和惊慌。薇妮斯蒂的描述热情洋溢、充满感染力,但是为此牺牲(或者她所处的位置和看事物的眼光让她失去了)科学理性的眼光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看到这本书向读者传达的并不是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或是一个社会学家、高知识分子对女性生活中的深刻感悟,而恰恰是全世界通行的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要求(就读名校的孩子;魔鬼身材;全身名牌),以及女性更严重的焦虑。她写下这些故事,推销给本来身处于上东区之外的妈妈,让她们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多,让她们要么啧啧称奇甚至艳羡上东区女性虽然痛苦但看起来十分耀眼的生活,要么也一同从朴素的生活中“幡然醒悟”,加入都市生活的焦虑之中。她是一个女性作者,但她却充满激情地描述着女性的束身衣。尽管每个女性都会忍不住地去看看(因为每个女性都穿束身衣),可这并不代表她是个合格的女性作者。薇妮斯蒂在文章一开头,或者说在文章的各处都强调着自己的专业性,自己所取得的学位,但是她表达的观点却和每一个受教育程度一般、生过孩子、具有一定虚荣心的中产结局中年妇女毫无区别,看起来耶鲁的教育只告诉了她一篇学术论文的结构和吸引人的写作方式,但是对于如何拥有独立坚定的意识却毫无帮助。她研究的社会群体可能算是新颖的,但是她透露出来的个人倾向显然是极度保守的。

她是生活中每一个努力而又微不足道的我们,这是这本书畅销的原因;她最终没能超越那些努力而微不足道的我们,这是这本书评分不高,令人失望的原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