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公孙衍日渐走向穷途末路,张仪的面前没有了障碍。经过又一轮的游说,备受打击的魏国只能放弃了合纵政策,转而亲秦,韩国也紧随其后,秦国主导的连横组织又一次建立。
但是,在接下去的战略方向上,张仪和秦惠文王产生了分歧。
张仪认为,应该趁连横组织建立的时机,找机会削弱齐楚,以图中原;而秦惠文王的目光却投向了巴蜀。
原来,巴蜀地区的苴国遭到了巴国的入侵,于是向秦国求援。秦惠文王早就对巴蜀地区有贪念,便想趁此机会经略巴蜀。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刚刚崛起的青年将领司马错的支持。张仪争不过二人,只能同意。
公元前316年,张仪与司马错借口救援苴国,大军开进巴蜀地区,首先灭了巴国,接着又灭亡了苴国和蜀国,分别设巴郡蜀郡和汉中郡,继秦穆公称霸西戎后,又一次开疆拓土。不过,此时的巴蜀地区交通不便,水利设施也不完备,并没有给秦国带来直接好处,要到几十年后,巴蜀地区才开发成功,成为了天府之国,秦国的粮仓。
一年多后,张仪凯旋而归。可是,他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在秦国注意力转向西南的时候,魏国又出现了摇摆,但是秦惠文王用张仪的老办法,先是攻占魏国城邑,等魏国服软后又还给它,一打一拉之间,魏国就老实了。糟糕的是秦国的潜在对手齐国和楚国结成了同盟,这是张仪最怕发生的事情。
在张仪的战略规划中,齐国和楚国是最有可能与秦国争天下的两个国家,应该不遗余力阻止它们发展,想方设法削弱它们的实力,这就是连横的目的所在。就算不能有效遏制,至少也不能让它们联合起来,那样,对秦国就太不利了。
针对这种情况,张仪和秦惠文王商议多日,决定派张仪出使楚国。
21
公元前313年,张仪正式出使楚国,受到了楚怀王高规格的接待。
欢迎宴会上灯火辉煌,聚集了楚国所有的高层贵族,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应有尽有。张仪身处其间,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那个是他毕生难忘的令尹府的宴会。
从昔日受辱的穷书生到今天的国王贵宾,人生的变化好像呼吸之间就完成了,怎不令人感慨!
主座的楚怀王笑容可掬:“听说张相国曾经在本国受过一点委屈,寡人已经斥责过昭阳了,他今天因为病重不能亲自前来,特别托寡人代为致歉,还望海涵!
张仪从恍惚中惊醒,他刚才注意了一下,没有发现昭阳,此时听到楚怀王说起,不知道昭阳是真病还是装病不见。
他不动声色道:“当年不过是一场误会,臣早就忘记了。”
楚怀王哈哈大笑:“张相国真是大人大量,气度不凡。”
酒过三巡,楚怀王开口道:“如今先生名满天下,此次来楚,不知何以教我啊?”
张仪知道,该说正事了。
他道:“大王以为,当今秦楚关系如何?”
楚怀王转了转眼珠道:“如果先生说的是几年前合纵伐秦之事,那也是形势使然,加上公孙衍的蛊惑,况且,寡人收到先生的书简就下令退军,并没有对秦国造成伤害,先生不必怪罪。”
张仪道:“大王英明,小臣还要感谢大王当初撤军,怎会怪罪,想我秦楚两国交好已经数百年,秦国大王的王后还是楚国贵族,秦国也曾对楚国施以援手,救楚国于危难之中,这些大王不会忘记吧?”
张仪说的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芈八子芈月,此时是秦惠文王的王后;他说的救楚之事就是当年吴国伍子胥灭楚,申包胥在秦庭连哭三日,终于求得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复国之事。
他点出这两件事,就是强调秦楚不一般的亲密关系,为自己接下来的说辞做好铺垫。
楚怀王道:“先生有话请直说。”
张仪道:“臣下听说楚国与齐国已结成同盟,而秦国与齐国素有仇怨,我家大王甚是忧虑。”
楚怀王明白了,压低声音道:“寡人与齐结盟,主要是为了对付东方越国的袭扰,对秦国并无敌意,先生多虑了。”
楚怀王说的是实话,他与齐国结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对付越国的时候齐国人不来添乱,楚国早就把国家发展的目标对准了东方,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机密。
张仪道:“既然大王意在土地,臣下临来时我家大王说到,只要楚国退出与齐国的盟约,立刻断交,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之地六百里作为补偿,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怀王愣住了。张仪的话就像是天上掉下了一个好大的馅饼,直直砸在了楚怀王头上。
楚怀王可不是庸才,更不是魏惠王那样志大才疏的君王。他继位之初就表现出了卓越的眼光和领导才能,提拔任命了一大批贤才俊杰,昭阳、唐眛、靳尚、庄峤、陈轸、屈原等人无不是当世顶尖人才。楚国在他的带领下伐齐攻韩逼齐侵越,国力迅速强盛,甚至有超过楚庄王,再霸中原的势头。
这也是张仪最为担心的,一山不容二虎,秦国若想称霸,必须要阻止楚国的崛起,为此,他会不惜代价,包括士人最看中的声誉。
楚怀王当然不知道张仪正在给他下套,他还沉浸在能得到商於之地的兴奋中。
商於之地是商地和於地的统称,也是秦楚现在的边界。在这块地方,秦国设立了武关,楚国设了方城,这地方也是秦国南出的咽喉要道。如果秦国让出六百里土地,楚国的势力可直达秦国腹地,再也不必担心秦国的威胁。
楚怀王真的没想到秦国会拿出这么大一块肥肉给自己,转念一想似乎也合理:秦楚一向交好,秦国不必担心楚国的进攻,它的敌人是齐国,如果能用土地换来楚国的善意,两国一起对付齐国,当然胜算在握。
所以,他判断:张仪的话是真心觉得。
至于与齐国断交,楚国本来就是在笼络齐国,不让它干涉楚国将来对越国的行动,此时能在西方的秦国得到好处,断交又有何妨,暂时推迟向东方扩张就是。
这时候的楚怀王如果能听到那句“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定大为赞叹。
能够随时在齐国和秦国之间左右逢源,做出有利于自身的调整,楚国强盛可期。
一个英明的君王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当然是决断力。
楚怀王做出了决定。
他问:“先生所言为真?”
张仪深施一礼:“并无半句虚言。”
“好,寡人答应了!马上与齐国断交。”
陪席的陈轸悄悄走到楚怀王身边,低声道:“大王,听说张仪素来多诈,您要多加小心”
楚怀王道:“张先生身为一国之相,怎会妄言,陈先生不必多虑。”
陈轸又道:“既然这样,等秦国把土地交割完毕,楚国再与齐国断交也不迟。”
楚怀王不在意地说:“寡人话已出口,陈先生退下吧!”
陈轸只好讪讪退下。
22
第二天,楚怀王就当着张仪的面亲手写了绝交信,交给使者送到齐国。然后,就是数日的宴会。
张仪忙着赴宴的同时,深相结纳怀王最宠信的大臣靳尚,送给了靳尚很多昂贵的礼物,二人引为平生知己。从靳尚那里,张仪知道了昭阳的确病重将死,知道了怀王最喜欢的宠妃是郑袖,知道了楚国真的已经与齐国断交。靳尚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有我在,一定让楚怀王亲秦绝齐。
张仪称谢。
数日后,张仪启程回国。楚怀王派了一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接收土地,并亲自送张仪出城。
张仪拜别楚怀王,踏上了回国的路程。楚怀王心满意足地回宫等待着好消息。
他根本没有发现刚才张仪拜别时嘴角浮现的一丝冷笑。
使团在即将抵达咸阳的时候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张相国在一次登车时没抓牢,不慎跌落车下,看上去受伤不轻,随从人员急忙把张相国加快送回咸阳医治,这样就只剩下了准备接收土地的楚国将军一行人。
令楚将没想到的是,从此就没有人再来理会自己,而且这样的日子一下子就是三个月。
楚将急疯了。屡次去相府求见张仪,却被告知相国病重,不能治理国事。楚将只能通过外交部门求见秦王,并说明张仪答应的事,又被告知这一切都是相国单独办理的国事,一切等相国病好再说。
他就像一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后来终于觉出有点不对头。急忙派人禀报楚怀王。楚怀王也搞不清张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臣靳尚提醒他,也许是因为大王与齐国断交并未彻底,秦人怀疑楚国的诚意,才拖着不给土地。
楚怀王自从给齐国送去了那封书简,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确有观望之意。
既然这样,那么,本王做给秦人看看好了!
于是,楚怀王挑选了一个胆大嘴利的使者,特意通过宋国,借了符节去往齐国。这符节是使者的凭证,也是保命的根本。两国交锋,不斩来使,这是诸侯间订下的规矩。
使者持了符节来到齐国朝堂,以楚国的名义大骂齐闵王,气的齐闵王当场折断了符节,痛打了使者一顿,马上派出使者联络秦国,约定共同攻打楚国。
楚怀王这次真的把齐国得罪狠了,当然这也是他的目的,然后他就等着接收土地的楚将的消息了。
楚将真的等到了消息。
这天,每天都在相府门外逡巡的楚将看到,相府的大门打开了,出来的正是相国的车驾。他急忙上前拦住了马车。
车内探出了张仪那张红光满面没有丝毫病容的脸。见到楚将,故作惊讶地问:“将军还没有回楚国吗?”
楚将尽量压住心中的怒气:“末将还没有接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不敢回国。”
“六百里土地?”
“是啊!相国答应把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楚国与齐国绝交,如今楚齐已经绝交,请相国履行诺言。”
“开什么玩笑?秦国的土地都是赢家祖先用血换来的,我一个外乡人,怎么有权力割给楚国,楚王是听错了吧?”
楚将张口结舌。
张仪一拍脑门又道:“对了,我曾答应过把我的六里封地割给楚国,作为感谢楚王的礼物,是六里,不是六百里,楚王一定是听错了!”
楚将气的一句话说不出来。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睁着眼睛说假话的人,何况这人还是一国之相!
至此,他才明白过来,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