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阶段,我们了解刘禹锡,是因为他的一诗一文,一诗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文是《陋室铭》。今天我们就简单地聊聊他。
一、名字由来
1.刘禹锡,字梦得,古人名字当中的“锡”字一般都是“赐”字的通假字,锡,即赐,赐之通假字也,《诗经》中有“既饮旨酒,永锡难老”,所以禹锡就是禹赐。传说刘禹锡的母亲梦到大禹(禹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一种虫名,《说文》中说“虫也”,传说是龋虫。远古夏部落领袖姒文命,即鲧之子叫禹,又称夏禹或大禹。夏禹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福泽天下,德被后人,故被儒家称颂为圣人。)赐子,所以他叫禹锡,字梦得。这个跟李白的名字来的有点像,李白的母亲梦到太白金星,所以李白字太白。又如刘禅乳名“阿斗”的来源是源于甘夫人的一个梦。甘夫人尝夜梦仰吞北斗,因而怀孕,故刘禅乳名阿斗。
2.“禹锡”来自《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就是说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获得了舜帝赐给他的玄圭礼器作为最高荣誉奖赏,大禹用玄圭礼器祭天向上天禀告自己治水成功。这两个字就是代表获得成功,是一个非常吉祥的寓意。后来北宋有一个大臣柴禹锡,字玄圭,都是与之相关的。
3.诗豪的由来:刘禹锡被奉为“诗豪”;一方面是因为诗风“豪”:雄浑壮阔,豪气冲天;另一方面是因为性格“豪”:刚毅坚强,洒脱豪迈。了解他这一特点的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他对刘禹锡的诗才和诗艺是由衷地钦佩,称赞他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从此,刘禹锡便赢得了“诗豪”的美誉。
二、后人评价
1.《沧浪诗话》: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2.《杜工部草堂诗话》: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
3.黄庭坚:“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三、千古名句
1.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人生几回仿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4.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些诗句,读过之后,即使那首诗歌忘记了,但名句往往终身难忘。
附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