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何以灭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到公元前221年灭齐,秦国用短短九年时间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国凭什么能完成这样的壮举?有人说因为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有人说因为六国相无猜忌,未能齐心抗秦。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却未能涉及根本,秦之所以能战胜六国,关键在于秦有当时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时间回溯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天下有若干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各自称霸一方,谁也管不了他们,并且为了争夺资源,这些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因此,这些国家打来打去必然会打出一个“天下最强”,由它来结束战争。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战争结束后,如何管理天下成为这个“天下最强”面临的头号难题。

    事实上,摆在它面前的无非就三条路:第一,继续实行周王朝的“封建制”,即分封若干个诸侯国;第二,学习希腊人的“民主制”;第三,实行中央集权的“帝国制”。第一条路已经被证明行不通,分封的结果必然是无休止的战争,第二条路更是闻所未闻,用千万人头换来的江山,为什么要和别人共享。如此看来,唯有第三条路可行。

    其实,相较于封建制,一个统一、集权的帝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的动荡和内耗,从这个角度看,帝国制是比封建制更先进的制度,并且,作为农耕民族,我们也渴望有人高高在上地保护我们,为我们指引方向,给予我们恩泽,正因如此,大秦帝国建立之初,全国上下无不额手称庆,始皇帝也认为他的江山可以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当然,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死后不久,大秦帝国便灭亡了,但由他开创的帝国制却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正所谓“百代皆行秦政治”,或许秦始皇的梦想终究还是实现了,只不过是以一种它从未设想的方式。

    中央集权是大势所趋,而秦则是最早顺应时代潮流的国家,当六国还在延续周王朝的封建制,或缓慢推进改革时,秦国俨然已是一个中央集权和军事独裁的准帝国。秦之所以能先于六国完成“集权化”,首先是因为秦国本身就与六国不同,六国就是缩小版的周王朝,国君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政权其实在卿大夫手中,正如周王朝的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真正说了算的,其实是各路诸侯,而秦国的政权一只都在国君手中,可以说,秦国拥有集权化的先天优势。

    除此之外,商鞅变法也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鞅变法主要围绕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进行,政治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一、废领主制,行地主制;二、废世袭制,行中央任命制;三、废封建制,行郡县制。经济方面的改革主要为:废井田制,允许开采新田,允许土地买卖,这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军事方面的改革主要为:所有人一视同仁,均按军功赐爵。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强化专制与集权,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商鞅还推出了一系列严刑峻法,如“连坐法”和“保甲制”,即一人作奸犯科,周边邻里一起承担责任,不向政府报告处以腰斩,藏匿着视为投敌。在如此高压政策下,百姓自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秦国的战斗力却大幅提升。

    “这种被称为极权主义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国内资源和财富,最大限度地激发民众的生产潜能和战斗勇气,并保持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集体性格。”大秦王国凭借着“制度优势”,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消灭六国,建立起一统天下新政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