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之四

    论“学科”与“学科统整”

    所谓“学科”是旨在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从科学、技术、艺术的人类文化遗产中选择儿童运动学习的内容,再从教学论的角度加以区分并系统地组织起来的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    “学科”与“科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首先,“学科”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的结果。其次“学科”的课题毕竟不同于“科学”,“学科”内容不等同于科学的内容。    尽管“学科”与“科学”有所不同,但在学科教学中,学习者的认识形成过程类似于科学的形成阶段。这就是从体验到理论的过程:体验、经验、实验、逻辑、理论。我们的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自己提与坚决提(书本知识)的均衡,实现学科教学从“知识传递型”向“问题解决型”的转变。    学科课程的原点在于分成众多的科目、各自独立授受的分化课程。这种课程的弊端是经验片段化与知识割裂化。于是课程同种便识所必然了。

    学校课程必须信息化与国际化,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致力于全球问题的解决。把全球问题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构筑跨学科课程或学交叉课程的研究,将为明日学校课程的设计开拓新的视野。

    分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后者在理论知识同学生实际生活及社会联系方面有其优势,比较容易找到切入点,而这恰恰是分科课程的难点所在。

 

    科学素养与理科教学

    所谓科学素养,就是借助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教学,所应当培育的公民素质。

现代科学素养观囊括了如下的三个视点:(1)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和发展概念性知识、理论知识。(2)学习关于科学的知识—理解科学的性质和各种方法、尊重科学的历史与发展,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产生的复杂的交互作用。(3)实践科学—结合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的专业见解,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考虑科学与教育、生活与教育的结合及普通教育中的理科教学,是当今理科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而综合理科作为适应这类课题的学科形式,其重要性愈益为人们所关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的热...
    李芳123阅读 1,605评论 0 0
  • 突如其来的灾难,对于逝者是一场终结,对于生者是一份不胜其重的厚礼,提醒活着当惜福。 大脑指挥自如,肢体听从支配,五...
    悠然mafengxian阅读 2,047评论 0 10
  • 罗曼菲夫人点亮: 前天17位微友参与讨论“强女人”必备的特质:「独立与自信」。 “独立”一词较好明白,没什么争议。...
    罗曼菲夫人阅读 3,038评论 1 1
  • life: what it ultimately for I have to lift myself should...
    良辰美LiangChen阅读 754评论 0 0
  • 故事发生在1940年代的香港,妙龄少女方兰和母亲,一起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两人将家中的二楼租给了著名作家茅盾和其太...
    hf_zxj阅读 78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