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忘却,越行越自在

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与沉迷,总给人带来一些莫名的落寞与孤独,它是一种熟悉过去的沉浸,更是对一种已有情感的贪恋与执迷。

日常的聚会与谈聊,十有八九总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流逝岁月的不舍。身在其中的我,此时的情景总是让我想起希腊哲人说过的话: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在清清溪流之中濯足,拿出脚再放入,已经不是刚才的水了。

想想人生尘世,今天的你,已经不是昨天的你;下一刻的你,也必定不是此时的你。正如了物理学所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人不要太沉迷在过去的辉煌亦或不堪,更不必要担忧亦或迷惑于明天。只要是运动的,每一个人的明天都是有希望的。尽人事,便是世事的变化;当是依据你努力的程度和尽人事的真诚,确保变化的方向是否按照你既定的路线前行。

伟大的哲学在民间。山间樵夫的一句: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便已经将高深的哲学显现的如此通透。如此没有了希望,为什么还要过下去,因为沉浸在过去的不如意中,没有丝毫的作用。认真的生活,坚定的往下走,才是有希望的人生。江河渔夫的一句:明天的太阳照旧会从东方升起。一句通俗语句已经将人生的意义与哲思阐释的足够明白。阻止你前行,阻碍你进步,拦截你提升的,只有你自己的“不想”。任何看到与看不到的负能量阻力,都不会成为影响你成功的绝对力量。太阳会坚定决绝的升起,你也会认真善良的成就一个最好的自己。

静谧

往前走,便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停步不前,才是人生最卑劣的胆怯与无能的微小。看前方,就是人生最美好的希望;一步三回头,便会是一种自我麻醉的鸵鸟,顾头不顾腚。勇敢的抬头,自信的看前方,你走起路来的风姿,便是如此的洒脱与庄严。

孟敏堕甑,不顾而去。郭林宗问他缘故。他回答:“甑已碎,顾之何意?”

孟敏是东汉巨鹿人,有一次他背着甑(古代瓦制器皿)行走,因不慎失手,甑坠地打破了,孟敏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这事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了,问他缘由,他回答说:“甑已经破了,看他有什么用?”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就劝说他去游学。十年以后,孟敏名闻天下,位列三公。

甑已经破了,看他有什么用?正如村舍农妇,经常劝人的一句话:“事情已经这样了,你哭何用?过去了就过去了,总会好起来的。”

当是在你最为失魂落魄,失败困苦之时,你需要的是看到在一种“悲剧”的演绎中所能折射出的一种情感、思想,亦或精神。通过悲伤不幸而散射出来的感动与光芒,有时反而能让一颗慌张的心,得到安顿与宁静。带着这份心绪的安稳,继续前行,我们需要的是从“悲剧”中走出来,走入下一个未知的可能,因为我们心中知道,只要走下去,总是会达到极乐的“彼岸”。

此刻,我似乎得出了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何在中国的戏剧史上,为何没有伟大的悲剧?西方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菲德拉》、《俄狄浦斯王》、《浮士德》以及《等待戈多》等。

答案是中国最通透的哲学,在民间,在村舍田头,在江海渔樵,更在巷陌河渠里。他们的生活便是一本最为鲜活与动人的剧本,每日真情演绎,有悲剧的沧桑,有戏剧的戏谑与敞亮。反而,学富五车的学士秀才们,只在乎在笔墨纸砚里的爬行,忘却了体味一笔一划中人生的厚重与浅薄。

放下吧,放下自我的执着,放下自以为是的骄傲,因为这些都是上一刻的你,非现在站立着的你;忘却吧,忘掉昨日欢快与忧愁,秦时明月汉时关,此刻的月亮真的是秦始皇看过的月亮吗?但只有忘掉,我们才能以更加轻快的脚步,轻装前行,走的那样得自信与自在。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放下之后,便有了更新的收获与得到;在不断的忘却中,更新着自己的命运,鲜活着自己的灵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