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礼学家戴德所著《大戴礼记》上记载,唐尧是通过人的相貌来辨别人才,虞舜则是依据人的态色来观察人品。观人术同样是一门技巧方法,古人凡之谓术的,都是方法技巧。那么既然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必然是能随着时间而进步的。通过态色观人,自然也就比简单的看相貌要更上一层楼。
颜色一词,在现在来说,重点主要在色字上,多为色彩的意思。然而颜和色分开,在古语里却是两回事。“颜,眉目之间也。”这是《说文解字》里对颜的解释,而色字,颜气也,同样出自《说文解字》。看一个人的气色,主要就在眉目之间。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里有云:喜色由然以生,怒色拂然以侮,欲色呕然以偷,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累然而静。诚智必有难尽之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诚勇必有难慑之色,诚忠必有可亲之色,诚絜必有难污之色,诚静必有可信之色。质色皓然固以安,伪色缦然乱以烦;虽欲故之中,色不听也,虽变可知;此之谓观色也。
从眉目气色上观察一个人的人品,自汉代就已经开始有这个方法。至明代,相士袁珙据传得神仙所授相法,集观气术于大成。他曾为和尚姚广孝相面,说他是像刘秉忠一样的人。相传朱棣在当燕王的时候,姚广孝将其推荐给他,朱棣想试试本领。便叫来九个和自己长得很相像的卫士在一家不起眼的酒馆里喝酒,自己也装扮了一番,混入其中。袁珙来到酒馆,一下便跪在朱棣脚下,说道:“殿下何故这样不看重自己,在这样的地方喝酒。”朱棣假装不明白,其他九人也都一齐嘲笑袁珙,袁珙丝毫不为所动,言辞更加恳切。
朱棣见状,连忙将他请到宫中。袁珙审视燕王,说道:“大王龙行虎步,面部日月角直插苍天,这是太平天子之相,大约到四十岁时,胡须长过了肚脐,便可登位。”随后他又相了相燕王的几个亲信将校,说他们都有公侯将帅之相。朱棣害怕这些话被泄露出去,便请袁珙回家,并再三嘱咐他保守秘密。
后来的靖难之役,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个故事真假不知,但也侧面的反应了观人气态是有迹可循的。
所以曾国藩《冰鉴》里一样记录了气色与人命运之间的联系。
科名中人,以黄为主,此正色也。
士子考中曰登科,是为科名中人。面部气色宜黄,因为黄色是正色,故吉。黄色除了时令、地域、部位有冲克者以外,无人不宜,无往不利,堪称正色。
黄云盖顶,必掇大魁;黄翅入鬓,进身不远。
黄云盖顶,指黄色由天中、天庭发动,上通顶心,旁连山林地边,光华灿烂的情状。如果有这样的气色,必然可以高中夺魁。而如果两颧部位各有一片黄色向外扩展,如两只翅膀直插双鬓,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登科升官或封爵受禄已经为期不远。
印堂黄色,富贵逼人;明堂素净,明年及第。
印堂主命宫,富贵由命,命宫有正色,自然能富贵逼人。明堂在面相里是说的鼻子,鼻子白润而净洁,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迟早能科考入第。
眼角霞鲜,决利小考;印堂垂紫,动获小利。
眼角即鱼尾部位红紫二色充盈,其状如鲜明的云霞,那么必然利于这位童子参加小考。黑中透红的紫色光气由印堂发动,向上注入山根之间,称为垂紫,有这种气色的人动不动就会获得一些钱财之利。
红晕中分,定产佳儿;两颧红润,骨肉发迹。
两眼下方卧蚕部位各有一片红晕,且被鼻子山根部位所阻断不能相连,生出的孩子会很上乘。而如果两颧部位呈红润之色,那么此人的至亲之人如父子、叔侄、兄弟等,必定会立功显名并发家致富。
由此推之,足见一斑矣。
由以上几种推而广之,足可以窥见面部气色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的一般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