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7,是自我调侃之年。继刷爆朋友圈的“佛系90后”‘、“油腻中年人”“、“中年少女心”。我再来安利你一个网红词——“中年丧“。
今年12月10日,中兴42岁管理层在深圳跳楼一事,震惊朋友圈,触动了不少职场精英、中产家庭之心弦。“中产“这个看似表面光鲜的社会中坚力量,其实内地里脆弱不堪一击。42岁,时值壮年,年富力强,有车有房,有妻有子,怎么说都是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什么就因为失业就想不开呢。
人到中年,人生半局,上半场才刚落幕,下半场已基本定局。上有4个老人,下有2个幼子、房贷车贷各种贷,外加各种商业险,压力接踵而至,家里时常因经济而纠结,继而产生争吵,夫妻不和。失业,怕只是压垮这位中年精英的最后一根稻草。唉,逝者已逝,留看客嗟叹。
02
我的2017的亦是很艰难,各种糟心事集中爆发。国家政策不断调控,房地产行业急剧整合,企业也把这种压力向职业经理人转嫁,经营中的不顺都归咎为管理层不得力。好似拿着数十万年薪,就得包治百病,就得卖身为奴,工作已不在是工作,而成为一种折磨。再加上互联网的冲击,以及90后强势来袭,35岁危机论调充斥着职场,导致30+们人心惶惶,极度缺乏安全感。我们这代也正在经历父辈们的“大下岗”时代。
2017年7月份,就在我快被压力引爆的那一刻,我辞职了。对于一个工作了十几年,天天喝鸡汤打鸡血,被公司洗脑、常年日工作10小时以上的工作机器,职场进化生物来说,裸辞的确是一种勇气。“什么挺过去,前面就是个天“;”什么量变到质变,转成职场生涯的华丽转身“,又不是打怪升级,那些自嗨到高潮的工作,其实屁都不是,你剩下的只有一具严重亏空的身子和大把掉落的头发。我就是活累了,就是不想工作了,人到中年,我也任性一回。
03
对于一个喜欢折腾的人来说,不可能陷于空虚之中,必须要有吐有纳,必须以一种紧张感来取代另一种紧张感。于是我这个老阿姨同众多的95后一起,加入了浩浩荡荡的2018年的考研大军,我也许会重回职场,也许不会,但我知道自己需要把旧的知识体系西倒出来,再填装些新的知识和思想进去,随时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才不会做一个时代变革中的弃妇。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皱纹可以长在脸上,但不可以长在心里。“
江山辈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感受过90后在职场上咄咄逼人,我也深刻感受到了95后在学习上的坚毅品质,他们年轻、活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同时也具备理性和坚忍。我自诩记忆力和专注力好过同龄人,但在这长达150天的备考期中,我终于承认论专注和坚持的确还不如这些孩子们。如果说十几年职场生涯把我训练成工作的机器,那么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也早把这些孩子练就成了学习的机器,他们还没步入社会,拥有更少的干扰和更强烈的功利心。这些优势也完全不是一个有家有娃的可以比的。
04
以我为例,给想考研的朋友作个参考。我是从7月25号开始备考,经时150天。选择的法硕专业(非法学),难度大,学习内容多,统考四门:英语一、政治、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其实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
专业基础两门课程:刑法、民法;专业综合三门课程:法理学、宪法、法制史。
政治五门课程,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英语一也有分项课程:词汇、语法、翻译、完形、阅读、写作。
总结下,我觉得我本次考试失利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的量。这么多课程,光是听网络课程,从基础、强化到冲刺三个阶段听下来,差不多得花三至四个月。留给真正消化和背诵的时间不够。建议从年初就得开始准备,英语和专业同时开始学习,特别是英语基础差的,在这上面得下狠功夫,光背单词没用,直接做阅读,作文要提前三个月开始背,否则到最后一个月,要记的量实在太大,最后什么也记不住,第一个放弃的就是作文。政治最好能在暑假介入而不是等到9月份。凡是从9月份开始的,除非天赋秉异,否则很难通过考试,政治的体量是相当大的。
2、学习的时间。对于脱产考研人士来说,7-9月份每天学习10小时,10-12月份每天学习12小时。对于在职考研的人来说,除非你基础特别好,学习战斗力特别强,时间利用效率特别高,否则花一年时间也必能考上。我基本上能保证每天6-7小时,最后2个月基本10小时以上,但这个时间完全不够用。
3、学习的效率。除了学习时间,效率更不可忽视的,否则就算你在书桌前坐了一整天,你能学进去的东西也不多。然而学习的效率与自身的专注力、意志力就强关联了。经常玩手机,聊天,刷淘宝,肯定会影响效率,电子产品、社交软件必须隔离。
最后一个月发现“专注森林——forest“非常好用。效果与蕃茄钟差不多,就是在一个时段强迫自己不动手机,把专注力放在学习上。
根据权威媒体报道,普通人都是短期注意力,一般不超过30分钟,而精英人士一般可以集中注意力1小时以上。其实我要告诉你,如果你的专注力只能达到普通人水平,那我劝你还是放弃考研了。但如果专注2小时以上,并且可以通过更换学习内容来休息大脑,就有戏了。
其实,经历了这么多,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满血复活。在这漫长的150天,在这倾尽全力的150天,在这和95后一起奋战的150天,已经治好了我的“中年丧“。最踏实的人生,是竭力去赌一次,然后淡然地接受任何结局。
不管是儿童期的迷茫、青春期的阵痛,还是人到中年的颓丧。都是我们身为人的必经阶段。年长了,即使是再颓再丧,面上必须得绷住,不求生活温柔相待,但求别给他人添乱。
正如《芳华》里最后江小萍问刘峰:“这些年,你过得好不好”,刘峰笑着说:“这要跟谁比,跟躺在这里的弟兄们比,我敢说不好吗?”这笑容隔着屏幕,却戳人心痛。
生活也许不如意,但只要我们还活着,身体健康、父母安好、孩子茁壮,夫妻和睦,这不就是所谓的岁月静好吗?
2017,一路走好;2018,愿你我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