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故乡的记忆从没丢失,只是我们再也回不去

我的家乡在湖北一个小镇上,自大学毕业工作后,每年回家并不频繁。尤其是跑到南方工作的这几年,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因为牵挂家里老人,在同乡人里算回家较勤的。每次回家几乎都是宅着陪家人聊天看电视,和邻居们没有交集。路上遇到各种面熟人不熟的亲戚时,也因不知如何称呼而略带尴尬地漠视走过。

在外待久后,除了和父母爷爷奶奶相处的细节,很少会记起故乡的事,其余邻里或路上街边的小事都不会在平时想起。读邓老师的这本书,书中的对话带有家乡口音,边读边在脑中用方言念起对话(“你为么子穿这么少啊?”,“女伢儿要有个女伢儿的样儿了!么人像你这样坐没坐相,笑没笑相!”)。在对话里,封存的故乡记忆被唤起,不由感叹:原来对故乡的记忆从没丢失,以及故乡的事何其相似。以后不会回去的故乡,那些记忆还留存着。

1.打麻将

《亲人记》里说到二姐在麻将馆,有一句“我是没得希望的,不打牌能做个么事?”家乡没啥娱乐活动,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就是牌桌上搓搓麻将说说闲话。在电脑普及的时代,年轻小辈们对着电脑打发时间。长辈们依然保持着搓麻将的习惯,大多在家里买了麻将桌,人数不够时挨家挨户喊一声“三缺一”,凑齐四人后迫不及待开桌。

清明节回家去姑姑家吃饭,她忙活一上午刚做好饭菜就接到一个电话,说三缺一,催她快过去打麻将。饭都没顾上吃,喝了一碗汤就急匆匆出门了。上一辈的人没有太多娱乐活动,看电视太无聊,几个人约着搓麻将聊聊闲话倒是打发时间的最好选择。

2.起屋的虚荣心

《回乡记》中邓老师写道:“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想问:我们为什么要盖这个新房?我一年就回来一次,一次也就住个七八天。但是我没问。既然已经盖了,说什么也晚了。父亲仿佛知道我的意思,他说这是为了一口气,你二父家盖了房子,天天在我们面前炫耀,我们也一定要盖起一栋新房,把他们给比下去。”即使借钱也要把三层楼盖起,老家的邻居也是如此。老家邻居是一对年轻夫妇,男人在南方工作,女人在老家偶尔做做零活(经常听到说去打牌)。他们有一个五岁的女儿,一直住在平房里。男人的姐姐出资给他们建了一栋三层的小楼。有一年回家听到女人在指责男人的姐姐,嫌弃男人不中用,早知道就不嫁给他了。买房是大城市的刚需品,建小楼房是小乡镇的虚荣心。

不仅仅是起屋,嫁个条件好的男人,买辆车都是带来虚荣的谈资。仿佛买了车起了屋嫁个有钱人就能带来永远的幸福安乐。而家家背后的苦难唯有自己忍着或由他人背负着,何苦呢。

前年在甘南玩耍时遇到一个大哥,骑着摩托车走川藏线。和他聊起故乡,他说那是回不去的一个地方了。同辈的人都已经在大城市工作或成家立业,鲜有人会回到故乡。家乡的人越来越少,以后就是一个空壳了。而在城市出生的下一辈人也不会再有故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突然很想你 若干年后 如果新娘不是我 我希望可以给我一张请柬 摸摸新娘的裙子 告诉她 这是我24岁的梦想
    C小毅阅读 52评论 0 0
  • 工作十多年,各种奇奇怪怪的病,大多数都和神经系统有关。耳鸣,各种各样的,尤其是右耳。因为某一年元宵节,有人放爆竹,...
    stinghu阅读 789评论 0 0
  • 难道还没有想好吗?游手好闲的日子还不错嘛,精神饱满的时候都会喝一点小酒,还有什么比任性妄为来的踏实,自己作的路一定...
  • 传承中华文化,诵读中华经典,我校于2017年11月28日举行了付庄乡中心学校经典诵读大赛,参加比赛内容均属于六七八...
    清晨下的绿叶阅读 4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