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红和司棋的危机处理能力,看《红楼梦》的处世哲学

世路艰难,唯智者能全身而退;情关险恶,独慧者可善始善终。

这两句话,可谓是小红和司琪的真实写照。红玉以柔克刚,如藤绕树;司棋以刚折刚,似刀断刃。小红守分安命,怡红院的众多丫鬟,掩盖了她的光芒。生不逢时的她,静待时机。司棋恃强凌弱,遇事情绪化,为了点小事,大闹厨房,全然不顾后果。

为了理清头绪,周末又看了一遍脂批版《红楼梦》的相关章节。大体思路如下:

小红在第24回正式出场,手帕传情,间接含蓄。她原本是怡红院里的三等丫头,连给宝玉端茶倒水的资格都没有,在第27回得到凤姐赏识。伶牙俐齿的小红,一口气能说四五门子的话,条理清晰。27回,滴翠亭事件后,保持镇定,冷静观察,可谓有胆识的慧心人。后来脱离贾府,获得自由,与贾芸有情人终成眷属。

司棋在在第27回首次提名 。她是迎春跟前的二等丫头,有副小姐的派头。司棋在第61回大闹厨房,第71回私情暴露,司棋说话像炮仗,缺乏理智的思考,她脱口而出,"凡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情绪化的处理,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

相比小红被宝钗发现后的淡然,司棋在私情暴露后,完全慌乱,终日惶恐不安。哪怕鸳鸯再三发誓,都无济于事。"性刚烈"而"少谋算" 的司棋,第92回续书中殉情而死。小红之慧,让她完美逆袭;司棋之烈,让她一步步迈入深渊。

观红玉、司棋之事,可知人生祸福,皆自取耳。小红传情用手帕,司棋定情用绣春囊。小红初见贾芸,虽然动心却保持理智。"手帕传情",虽然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提倡,但也符合当时的礼法。宝玉就曾让晴雯给黛玉送过旧帕。司棋的定情信物,却是大忌。一方素帕寄心清,十锦香囊藏祸深。这两种不同的信物,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这一回,贾芸和小红悉数登场,引出后面的故事。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年方十六岁,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脂批感慨,又是个林,又点破:"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还赞叹是妙文。

为何是妙文?很可能,小红和黛玉有着隐喻的关联。去掉的"玉"字,恰似她主动隐藏的锋芒。"红"字延续绛珠的意象,暗示她有黛玉般的灵性,却懂得收敛。反观司棋,其名在第27回首次出现时脂批便警示:"棋者,局中子也",预示她终将成为命运博弈中的牺牲品。

小红初登场,便显示了她卓越的口才和超前的控场能力。小红在怡红院待了这么久,宝玉竟然不认识她。这日晚上,宝玉从北静王府里回来,见过贾母,王夫人等,回至园内,换了衣服,正要洗澡。

此时,袭人被薛宝钗叫去打结,秋纹,碧痕两个去催水,檀云因他母亲的生日接了出去,麝月又现在家中养病,虽还有几个作粗活听唤的丫头,估着叫不着他们,都出去寻伙觅伴的玩去了。不想这一刻的工夫,只剩了宝玉在房内。

事有凑巧,偏生宝玉要吃茶,一连叫了两三声,方见两三个老嬷嬷走进来。宝玉见了他们,连忙摇手儿说:“罢,罢,不用你们了。”这也符合宝玉的性格。宝玉见没丫头,只得自己下来,拿了碗向茶壶去倒茶。只听背后说道:“二爷仔细烫了手,让我们来倒。”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早接了碗过去。

这是宝玉第一次见到小红,唬了一跳,问:“你在哪里的?忽然来了,唬我一跳。”小红一面递茶,一面回说:“我在后院子里,才从里间的后门进来,难道二爷就没听见脚步响?”宝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细打量那丫头: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鬒鬒的头发,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

宝玉很奇怪,“既是这屋里的,我怎么不认得?”小红从容答道“认不得的也多,岂只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儿不作,哪里认得呢。”宝玉道:“你为什么不做那眼见的事?”

小红并未谈论别人是非,而是说,这话我也难说。顺带着帮贾芸捎了话,只是有一句话回二爷:昨儿有个什么芸儿来找二爷。我想二爷不得空儿,便叫焙茗回他,叫他今日早起来,不想二爷又往北府里去了。

小红的机敏,正在于此。遇到机会,主动出击,干脆利落。你看,宝玉口渴唤人倒茶,其他大丫鬟恰好不在,小红趁机主动进入内室为宝玉递茶。她的这一冒险行为,打破了贾府严格的丫鬟等级制度,三等丫鬟无权进入主子内室服侍。她也因此受到碧痕和秋纹奚落。我们看她俩怎么说的。

要知道,在她俩骂人之前,小红主动走过去接水,连脂砚斋赞她有眼色,小红也跟他们解释了:“我何曾在屋里的?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子去。不想二爷要茶吃,叫姐姐们一个没有,是我进去了,才倒了茶,姐姐们便来了。”

秋纹和碧痕接下来说的话,很让人震惊。秋纹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道:“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他去便是了。”秋纹道:“这么说,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他在这屋里呢。”

小红的应对能力,堪称满分。面对上级宝玉的询问,她处变不惊,从容应答。一句:“眼前的事一点不做,哪里认得呢?”既解释了自身处境,又暗含不甘平庸的志向。被打压时,选择隐忍。面对秋纹、碧痕等二等丫鬟的嫉妒她的表现,而对她的辱骂,小红虽内心崩溃,但仍以“找手帕”为由冷静解释,暂时隐忍。

24回,小红与贾芸初次相遇,遗落手帕并暗中留意对方,埋下情感伏笔。这一细节被称为“痴女儿遗帕惹相思”,暗示两人后续的情感发展。小红对贾芸“下死眼钉了两眼”,展现出大胆的情感萌芽,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为后文两人的结合铺垫。

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小红眼里的贾芸,长相如何,性格怎样?却通过宝玉的视角,让我们对贾芸有了初步了解。宝玉和贾芸初见,贾芸行礼,“请宝叔安”。宝玉打量着这个男子:只见这人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生得着实斯文清秀,倒也十分面善。

宝玉想不起来,是哪一房的,叫什么名字。贾琏笑道:“你怎么发呆,连他也不认得?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宝玉开玩笑,笑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贾琏笑道:“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宝玉笑道:“你今年十几岁了?”贾芸道:“十八岁。”

比宝玉还小四五岁的贾芸,初次相见,便被宝玉开玩笑,换做旁人,会觉得尴尬,不知如何作答。而贾芸接下来的回答,可谓滴水不漏。

这贾芸最伶俐乖觉,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如此看来,贾芸长相不错,人也机灵,不然也入不了小红的眼。宝玉让贾芸闲了去找他,引出贾芸和小红的初见。贾芸来访,没等来宝玉,还被小厮们冷落。贾芸最先听到的,是小红娇声嫩语的声音。原来,小红在找人,她那一声“哥哥”,引起贾芸的注意。贾芸往外瞧时,看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生的倒也细巧干净。

小红第一次见贾芸,抽身躲了过去。焙茗正好缺个送信人,见到小红,连说好,让她去带个信儿,就说廊上的二爷来了。贾芸第一次知道,小红是宝玉房里的。小红也是第一次知道,贾芸是本家的爷们,便不似先前那等回避,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写尽女儿看心上人的神态。

备受冷落的贾芸,得了小红的帮助。我们看小红的提醒:“依我说,二爷竟请回家去,有什么话明儿再来。今儿晚上得空儿我回了他。”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他今儿也没睡中觉,自然吃的晚饭早。晚上他又不下来。难道只是耍的二爷在这里等着挨饿不成!不如家去,明儿来是正经。便是回来有人带信,那都是不中用的。他不过口里应着,他倒给带呢!”

小红倒是毫不掩饰,一心为着贾芸着想。贾芸听这丫头说话简便俏丽,待要问他的名字,因是宝玉房里的,又不便问,只得说道:“这话倒是,我明儿再来”。可见,贾芸对小红也是另眼相看。贾芸一边走,一边瞧着小红,看她还站在那里呢。这里写的很有韵味,贾芸走了,小红也没有离开,才能在回眸时看到她。这一对视,便是一眼万年。

24回,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很容易被忽视:宝玉搬进大观园之前,小红便住在怡红院了。因分人在大观园的时节,把她便分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不想后来命人进来居住,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占了。

这红玉虽然是个不谙世事的丫头,却因他有三分容貌(脂批评,有三分容貌,尚且不肯受屈,况黛玉等一干才貌者乎?),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往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俐爪的,哪里插的下手去。不想今儿才有些消息,又遭秋纹等一场恶意,心内早灰了一半(脂批评争名夺利者,齐来一哭)。

原来,小红原本想着要攀宝玉这个高枝的,贾芸只是她的退而求其次。心情低落的小红,正闷闷的,忽然听见老嬷嬷说起贾芸来(老嬷嬷来传凤姐的话:明日有人带花匠来种树,教你们严禁些,衣服裙子,别混晒晾的。那土山上一溜都拦着帷幕呢,可别混跑。),不觉心中一动,便闷闷的回至房中,睡在床上暗暗盘算,翻来掉去,正没个抓寻。

然后,小红在梦里,梦到贾芸拾了她的手帕子。曹雪芹借助小红的梦境,把她内心真实的想法展露在我们面前。"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展现了小红的情感智慧。红玉之恋,发乎情止乎礼,非司棋辈所能及。这种既大胆又克制的表达,与她选择"手帕传情"这种符合礼法的方式,显示出超越年龄的成熟。

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可谓小红命运的转折点。当凤姐在山坡上招手时,当时在场五人中,香菱呆,臻儿钝,司棋傲,侍书固,唯小红慧。

小红抓住机遇的表现,脂砚斋连批三个"神理",认为这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转折。小红却敏锐抓住机遇。她回凤姐话时展现的"四五门子的话"的条理,引得脂砚斋连批三个"好"字。更妙的是李纨听晕后的反应,脂批点破:"小红口齿,连纨嫂尚不能解,何况他人,此正见其才之殊也"。

比较第27回,小红回凤姐话时的"四五门子的话",与第61回司棋大闹厨房时,所说的"凡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了",高下立判。小红说话如分金秤,司棋出言似破锣声。

第27回滴翠亭事件,宝钗偷听小红与坠儿谈话时,被小红发觉时,嫁祸黛玉。小红担心"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时,脂砚斋批:"可知黛玉平日性情"。哎,黛玉原来一直在被误解的路上。其实,她除了爱怼宝玉,对别人其实很宽容,可爱有趣。

滴翠亭事件,小红面对危机的处理能力,可谓满分。当她察觉私密话可能泄露时,趁着应对,第一反应是评估风险:"若是宝姑娘听了见,还到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若走露了,怎么样呢?"。

小红的这种风险评估能力,让人佩服。红玉之智,在能量人度己。反观司棋,第61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中,因一碗鸡蛋羹大闹厨房的行为,被可谓"自毁长城"之举。司棋之烈性,实为后文伏脉,然一碗羹而毁前程,岂不可叹?

司棋这种因小失大的处理方式,与她"副小姐"的身份形成讽刺性反差。同是处理厨房纠纷,平儿在第61回中"大事化小"的智慧,恰与小红的处世哲学遥相呼应,脂批特意将三人并提:"平儿之智,红玉之慧,司棋之莽,判若云泥"。

相比之下,第71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司棋的表现,堪称情感失控的典型。她安排潘又安入园私会,被撞破后,"一把拉住鸳鸯便双膝跪下"。司琪满脸红胀,又流下泪来,还让她的姑舅兄弟出来给鸳鸯磕头,结果还真是可磕头如捣蒜。

鸳鸯刚要回身,司琪拉住,哭道:“我们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要紧!”鸳鸯说:“你放心,我横竖不告诉一个人就是了”。鸳鸯被司琪拉住,脱不了身,直到有人问角门是否要上锁,司琪才不得已松开她。

面对鸳鸯的发誓和承诺,司琪依旧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发展到"茶饭不进,如痴如呆"的崩溃。最后被逐出大观园,撞墙殉情。司棋终为情死,然死非其道。哎,要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司棋之过,不在有情,而在无制;司棋之败,不在事发,而在失措。

司棋之误,首在不知鸳鸯为人,次在自乱方寸。相比小红的冷静,司琪则完全走向反面。红玉知人知己,故能转危为安。司棋昧人昧己,终至祸及自身。

小红作为管家之女,却甘居三等丫头,可谓能屈能伸,大器之材。面对同事的排挤,不争之争,上善若水。司棋作为副小姐,却因一碗鸡蛋羹毁掉形象。司棋之失,在不知进退。司棋之败,在积怨已深。

滴翠亭事件,小红"顺其自然";与司棋在私情暴露后,方寸大乱。正所谓:小红知势,司棋任性。第74回抄检大观园,司棋的私物却被当众翻检。而小红早在第27回,就已跳出怡红院这个是非之地。可谓,红玉早脱火坑,司棋方入罗网。

第27回中,凤姐赏识小红的机敏,提出认作干女儿,脂砚斋批道:"此日干女儿,他日真女儿",暗示小红最终可能被凤姐正式收养。

第24回,脂砚斋提到贾芸狱神庙慰宝玉情节(已佚)。贾芸作为贾府旁支,在抄家后仍能自由行动,暗示他与小红可能在贾府败落时救助宝玉,成为微时知己。小红从宝玉院跳槽至凤姐处,突破等级界限。与贾芸私传手帕,自由婚恋。

隐含反叛性的小红,最后或许脱离奴籍、获得主家身份,最终以“平民良民”身份实现阶跨越,与晴雯、金钏等悲剧丫鬟形成对比。

小红与司棋的结局,一明一暗,一升一沉,正如《红楼梦》里的“真与幻”,“兴与衰”,让人沉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