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艰难,唯智者能全身而退;情关险恶,独慧者可善始善终。
这两句话,可谓是小红和司琪的真实写照。红玉以柔克刚,如藤绕树;司棋以刚折刚,似刀断刃。小红守分安命,怡红院的众多丫鬟,掩盖了她的光芒。生不逢时的她,静待时机。司棋恃强凌弱,遇事情绪化,为了点小事,大闹厨房,全然不顾后果。
为了理清头绪,周末又看了一遍脂批版《红楼梦》的相关章节。大体思路如下:
小红初登场,便显示了她卓越的口才和超前的控场能力。小红在怡红院待了这么久,宝玉竟然不认识她。这日晚上,宝玉从北静王府里回来,见过贾母,王夫人等,回至园内,换了衣服,正要洗澡。
宝玉很奇怪,“既是这屋里的,我怎么不认得?”小红从容答道“认不得的也多,岂只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儿不作,哪里认得呢。”宝玉道:“你为什么不做那眼见的事?”
小红并未谈论别人是非,而是说,这话我也难说。顺带着帮贾芸捎了话,只是有一句话回二爷:昨儿有个什么芸儿来找二爷。我想二爷不得空儿,便叫焙茗回他,叫他今日早起来,不想二爷又往北府里去了。
比宝玉还小四五岁的贾芸,初次相见,便被宝玉开玩笑,换做旁人,会觉得尴尬,不知如何作答。而贾芸接下来的回答,可谓滴水不漏。
这贾芸最伶俐乖觉,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24回,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很容易被忽视:宝玉搬进大观园之前,小红便住在怡红院了。因分人在大观园的时节,把她便分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不想后来命人进来居住,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占了。
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可谓小红命运的转折点。当凤姐在山坡上招手时,当时在场五人中,香菱呆,臻儿钝,司棋傲,侍书固,唯小红慧。
比较第27回,小红回凤姐话时的"四五门子的话",与第61回司棋大闹厨房时,所说的"凡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了",高下立判。小红说话如分金秤,司棋出言似破锣声。
鸳鸯刚要回身,司琪拉住,哭道:“我们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要紧!”鸳鸯说:“你放心,我横竖不告诉一个人就是了”。鸳鸯被司琪拉住,脱不了身,直到有人问角门是否要上锁,司琪才不得已松开她。
司棋之误,首在不知鸳鸯为人,次在自乱方寸。相比小红的冷静,司琪则完全走向反面。红玉知人知己,故能转危为安。司棋昧人昧己,终至祸及自身。
小红作为管家之女,却甘居三等丫头,可谓能屈能伸,大器之材。面对同事的排挤,不争之争,上善若水。司棋作为副小姐,却因一碗鸡蛋羹毁掉形象。司棋之失,在不知进退。司棋之败,在积怨已深。
第27回中,凤姐赏识小红的机敏,提出认作干女儿,脂砚斋批道:"此日干女儿,他日真女儿",暗示小红最终可能被凤姐正式收养。
隐含反叛性的小红,最后或许脱离奴籍、获得主家身份,最终以“平民良民”身份实现阶跨越,与晴雯、金钏等悲剧丫鬟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