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焦虑,是在两个多月前,焦虑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琐碎忙乱的底层工作让心慌乱,忙碌之后身躯疲惫,夜深人静却是内心空虚。觉得自己一无所长,有一天离开岗位了,自己什么也不会做,总是感觉难以应付未来生活。
我决定改变自己,刹住焦虑的车。
可我能做什么呢?
看到网上有一些写作变现训练营的课程,我毅然决然报了名。没准这个路径能给我打开一扇窗呢?
两个月,三个训练营,每天熬夜听课,作业区打卡,我都坚持下来了。
两个月过去了,同侪们过稿的过稿,成文的成文,大作业都交得漂漂亮亮的,而我的大作业,每个都是问尽度娘搜肠刮肚。
就这水平,还想过稿变现呐!做梦吧你!
我一下子迷茫了。
如果我不能走这条读书写作的路,我还有什么路可走呢?
似乎没有了。
我又焦虑和迷茫了。
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人生百年终成烟,不怨平凡不怨天》,
里面有梁簌溟的一句话:“这个时代最大的骗局,是把欲望当志气”。
这句话似乎在我心上戳了一下,也没太多想“欲望”和“志气”的关系。
后来,我又看到一篇文章《99%的焦虑迷茫,都来自与错把“私欲”理解为梦想》。
文章标题又一下子击痛了我。
文章中说啊,写作是一场修行,弄明白“私欲”和“梦想”的区别,焦虑和迷茫就会越来越少。
我开始审视我的读书写作观。
“变现”是我的私欲,它不是我的志向。私欲无论达成与否,都会让人焦虑;而志向,是引导人在荆棘中穿梭,在黑夜中独行的力量。
私欲是内心的狂热与膨胀,是沟壑难平的蓬勃欲望,即便一时满足了私欲,心灵仍无法安然满足。
志气,则是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文章作者说,他要成为一个“让他人把写作当做生命修行的人”。
我是把写作当做生命修行的人吗?
以前不是。我想,以后我应该是,必须是。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伟大的人啊,总是专门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来完成自己的修行。
我本凡人,空心立志终是空,总要借助一件事情,一件自己喜欢的,愿意坚持的事情来完成自己的修行。
在读书写作这件事上,修什么呢?
修坚持修毅力。每天的输入和输出,即便水滴不能穿石,坚持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过程即结果。
修包容修淡然。阅书无数,看尽世间繁华河流山川,不过沧海一粟过眼云烟,
不执著不迷恋,断舍离终了然。
修慈悲修良善。人性是一个复杂的东西,用悲天悯人之心去展示人性,虽力薄难拂心尘,黑夜的一丝星光也会给人力量。
修积极修乐观。人生都是单行道,不惧怕生命的终点。我来过这个世界,已足够,坦然笑对每一天。
读书和写作,都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再不去为结果焦虑迷茫。
心静了,这个世界就静了。
我注册了简书,开始每天输出卡片式的小短文,我手写我心。
也开始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
安安静静地去修行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