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恋爱时如胶似漆,甜甜蜜蜜,结婚后活成了仇人,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为什么婆婆看到儿子儿媳相亲相爱,心里会嫉妒,想搞砸他们的幸福;为什么总是碰到渣男,是遇人不淑,时运不济还是……为什么会有小三;为什么萝莉爱大叔;为什么好男人总是被“坏女人”搞定;为什么不能乱性……
当我读完武志红的这本《为何家会伤人》,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想改变自己的思维,以及运用学到的这些来改善家庭关系。
家是港湾,是人生的归途,承载着我们的希望,但只有正确有效的爱的方式才是幸福的保障。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No.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也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因为爱,我们走到了一起,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我们生儿育女,抚养老人,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
1.他常做什么=他爱做什么?
结婚前,丈夫常陪妻子买内衣甚至卫生巾,对妻子喜欢的内裤的品牌、尺寸、号码也了如指掌,就这一点,婚前妻子成天夸耀找到了一个又爱她又细腻的丈夫。但刚结婚,妻子像往常一样让他买内衣,丈夫答应了,却没买回来 。妻子又叮嘱了几天,最后,愤怒地对丈夫说:“不想买就早说,害得我浪费精力。”丈夫委屈说:“我一个大老爷们,真的喜欢买吗?你记得我哪次是很高兴地、主动地去买呢?”妻子听后非常震惊。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女性朋友抱怨,婚前丈夫如何把自己捧在手里,宠成公主,事事顺从,可婚后,丈夫已不怎么把自己放在心头,既使让他帮自己提包包,也满脸的不情怨。
爱情就是在这样的烟熏火燎的气息中走向了婚姻坟墓,我认为这句话危言耸听,违悖常理,造成现在闪婚闪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婚后他/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我了。这只是一种假象。
婚后,我们应该把对爱人的期望值主动降到一半,甚至更多,足够清醒理智对待我们成了一家人的事实,我们像连体婴儿,荣辱与共,每天坦诚相对,做夫妻间都会做的事,偶尔吵吵嘴。我们的关系比以前更亲密了,更要注重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觉。
2.不要揣测、评价、出主意,阻止对方倒苦水,更别拿自己的尺量对方,做婚姻的差评师,要相信对方,并分享开心的感觉。
夫妻间要进行有质高效的沟通,要清楚亲人间的理解之所有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听说成功男人40岁离婚已是定律,我的丈夫是不是也这个样子?”徐太太说。
当公司准备提拔经理时,丈夫兴高彩烈地说希望升职是自己。但妻子还没听完就打断他说:“得了吧,你人缘那么差,那么不会处人际关际,你能被提拔了才怪了。”妻子认为他和自己都处不来,人缘能力都很差。两口子陷入了冷战,丈夫没有和她说话的兴趣,妻子则拒绝和丈夫做爱。
下班后妻子把单位攒的烦恼竹筒倒豆子似的一股脑说给丈夫,“累死我了,一下午谈了三批客户,最后那女的,挑三拣四,不懂装懂,烦死人了……而丈夫却说,那就换个活儿呗!妻子说,你说得倒容易,要有本事,像隔壁小萍丈夫那样,每月挣个三五万就真的帮我了。丈夫回击,看着别人好,和他过去!不就是那几个臭钱吗?有什么了不起?
王珂结婚刚一年就吵着要离婚,理由是丈夫“不忠”。原来她的好几个朋友看到丈夫搂着女人,而她查到了一些暧昧短信……
徐太太请教了很多同性朋友,“成功男人40岁换太太”这种说法就是从她们那里听来的。她脑海里浮现了丈夫不雅生活作风,背叛婚姻。事实上,他丈夫除了必需的公事来往,从来不去单独见女同学或女同事。
张太太自以为对丈夫的优点和缺点一目了然,学历和职位也比他高,肯定懂得更多,完全有资格指点丈夫,并断定他升不了职。事实上,张先生三个月前就升了,全部门就他一个人。他想和妻子分享开心的感觉,但指责就像吃了一只苍蝇。
妻子和丈夫最终因为“错位的交流”,误解产生,妻子想交流感受,想宣泄烦恼,丈夫却想“解决问题”。如果换一种方式,妻子抱怨时,丈夫递上她最爱喝的酸梅汤,并体谅妻子不易,那么妻子的烦恼就会在对话中消除了。
王珂丈夫正在上一个培训班,班上的气氛很好,到了最后,性别似乎消失了,同性也罢,异性也罢,经常以拥抱的方式相互鼓励。王珂的朋友们只是看到他和一个女人很亲密,但每次的女人都不一样,这才是事实,最后王珂知道自己错了。
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觉是核心。
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3.不要让权利污染到家里,必须把家和公司分开,让珍惜成主旋律。
我们必须明白,工作中的规则是权力,其运作机制是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征服。家中的规则是珍惜,能抵达珍惜的途径是理解和接受。
任何一方在家中任意使用权力,都会吞并对方的世界,令对方感到不舒服,甚至产生恨意,渴望逃离。最严重的后果是夫妻反目成仇,母子反目,父子反目……
如果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温暖,家才是家。
一个家庭里丈夫是副总,妻子是高层。在工作中,两人都很讲究领导艺术。但在家里不谈工作,只谈琐事。因此,家才充满温馨和欢声笑语。
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能够很好的照顾好自己,所以必须和父母来场经济和精神上的“断奶”,不能太愚孝,轻妻子,认为老妈才是女主人,而妻子才是小三,是配角。
1.不健康的模式:烦丈夫,爱儿子;“没”丈夫,爱儿子;太愚孝,轻妻子。
在儿子眼里,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远超过爸爸,爸爸满身缺点,几乎是个透明人,结婚后,他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但他心里明白,妻子也一直把他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认为无法把一碗水端平,而自古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当他和妻子准备度蜜月时,老妈打包好了行李,准备三人行;当他和妻子坐在一起看电视时,老妈坐在他们中间;既使晚上出去散步,老妈也要紧紧跟随,更过分是儿子的新婚之夜,母亲几次闯入洞房,最后儿子和儿媳只好陪着她干坐到凌晨时……还有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发言权交给了父母,听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里为所欲为,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可能给妻子以家的感觉,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个家。
2.不健康的模式:你的家庭,你的幸福,父母做主。
我想说发生在身边的两个例子。
小A研究生毕业,娶了大学同学,他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之后在家里待了数天,他妈妈和他妻子数次发生争执,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了近十年,女儿八岁时,妻子的母亲得了癌症,妻子便带父母去了外地治疗。女儿由奶奶带,每天她都接到女儿好几个电话,更不幸的是,因为过度劳累,母亲住院不到二个月,才不满六十的父亲在医院去世了。妻子拖着满身的疲惫伤心和母亲回了家。有一天,女儿拿奶奶手机在打电话找妈妈,恰巧电话放家里了,奶奶一看,来电显示“好烦人的电话”。儿子回到家里,老妈立马哭天抢地,说女人如衣服,老妈就一个,让小A选,这一次老妈也憋足了劲,有她没我,有我没她,还说小A的爸死得早,她如何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养大,供他上学,……妈宝男小A说我选老妈,不久,他们离婚了,妻子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小A想见女儿,他去学校门口,女儿看见他,绕道跑了。再过两年,老妈去世了,剩下小A一个人,而妻子带着女儿改嫁了。
小B是家之娇女,住着别墅,丈夫比他小六岁,是家中的独子,家里也有两套三层楼的房,结婚前,她坚持让丈夫买新房,婆婆很委屈,一来家里有的是房子,二来她实在舍不得和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分离,但小B坚持要过二人世界,否则不结婚,无奈中婆婆给他们付了连电梯也没有的六楼首付。婚后一天,婆婆突然闯进门,要拿走儿子的工资本,理由是他们老两口一个月生活费才一干,而小两口一个月竟然要五干,怪他们不知道勤俭节约,小B恼怒说如果把工资本给你,我嫁给你儿子干吗?你想都别想,此时丈夫站在妻子立场上,劝走了妈妈。生女儿时,小B和丈夫提前约好了月嫂,当婆婆赶到医院时,才发现英雄没用武之地,只好走了。刚出月子,以帮带孩子为借口,婆婆多次要求和他们一起住,儿子坚决不同意,但会很温柔地劝妈妈,安享晚年。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因为,最爱的,我们都必然最难割舍。所以,势必要割舍的,不要让它成为最爱,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每个孩子天然有他们的使命,而若父母想决定孩子的命运,他们就是破坏了他们。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更不能让孩子成为“欲望的工具”,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成为自己的人”。
有健康自我的人,他会很爱父母,但他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父母抚养子女有以下几种不健康模式。
1.父母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他们认为有权力去支配这个自己生养的“物”,既使父母倾注的是善意。
2.父母常用密不透风的“爱”,阻止孩子的成长与独立,通过自我牺牲,给子女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子女服从,防止与儿女分离。
3.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青春期必然叛逆。经典的好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既使他出色地完成老师和家长交给他的任务,但缺乏欲望求,易患上抑郁症。
4.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5.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我们社会普遍的成见,是一种竞争式的快乐,孩子要么在巨大压力下成为卓越人才,要么终日无所事事而成为庸才。给孩子无条件的快乐有几人能做到。
如果把家庭当作金字塔,父母高高在上,我们必须无条件愚孝,把孩子当成一生的依靠,把爱人放在最底端,对他的痛苦和感受视而不见,这样的顺序才是毁灭幸福的基石。
为何家会伤人?为何家变成吃人的老虎?为何家冻得像零下20度的哈尔滨的鱼?为何家里总是成为弥漫浓浓硝烟的战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你太好了,只知道爱,你想大公无私的奉献,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真正充满温馨和欢乐的家庭模式是父母:夫妻:子女=1:1:1。既能在一个屋檐下吃饭喝茶睡觉,也能随时分离,保持独立,只有这样的婚姻才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础上,才能制造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