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了孩子好”是一句实打实的谎言

从小到大,我们都经历过很多次,我们想要A,父母一定认为B是对的,我们想学唱歌,父母一定认为我们应该学画画,然后父母就依据他们自己认为的对的方式,替我们做了选择,并且总会说一句“都是为你好”。

实际上,都是为我们好吗?

首先说,父母在给孩子做决定并要求孩子依据父母的要求去做的时候,父母并没有真的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完整的人格,而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应该有完善的思想和想法,他们不了解社会的负责,他们就可以随意被决定。

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因为,我们具有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可是,从小被践踏了尊严的孩子,甚至在父母完全的决断下的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1)与未来的自己成了愁人。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在父母所决定的路途上立足并战功立业,或者作出一番成绩。因为从最初他们内心里就是抗拒的,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完成父母的任务。而仅仅是完成任务的想法没法让孩子产生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大概率的成为一个体验失败和平庸的人,而原本在内心里是有梦想和理想他。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了,面对平庸甚至失败的自己,在想起儿时的梦想时,总会鄙视成年后的 自己,指责自己为什么现在这么平庸,责难自己年幼时不懂得争取而错过了可以实现理想的人生。于是日复一日的消沉或者循规蹈矩的活着,甚至像个行尸走肉。

(2)与父母成了仇人。

这样的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反抗父母,自我抉择的能力,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和摆布,不敢去反抗 ,甚至都不敢有反抗父母的想法。他们长时间压抑自己却接受父母给与的为自己好的安排,当有一天,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没有自己想要的成功,离自己的理想又渐行渐远的时候,他们开始怨恨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了武断的决定,为自己选择了不对的人生。

常见于找工作 和找伴侣。

很多父母,尤其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父母,很愿意 并乐此不疲的为自己的孩子做选择。比如去读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找个什么样的工作,这个什么样的女朋友。

我有个大学同学,她一直想学英语专业,但是父母认为语言是一门普及型学科,以后很难有很好的发展,于是强迫她学了理工科专业。她大学里一直很消沉,不怎么和别人沟通和交流。每天只是抱着基本英语书或者拿着英语视频或音频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听学英语。

而本科毕业,她毅然决定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但是父母却给她安排了一个机关里的工作,对她说,女孩子有个好工作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她无奈的接受了父母的工作安排。

后来工作了一年,被单位辞退了,因为她完全无法与同事做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并且无法完成本职工作。

后来,她一个人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从此消失了踪迹,甚至都不再与父母联系。

(3)失去了对人生的自信。

被父母安排着长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做任何事都没有自信心。

(4)没有了控制自己的人生的主动权。

这样长大的孩子,在未来的工作和人生中,不懂得去按照自己的想法争取自己的权利,甚至不知道怎么样去获得自己的权利,更有甚至,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他们往往处于被动被安排的状态。在自己的人生里,没有积极的能动力,只有听从和服从。缺乏控制自己的人生的体验。

(5)决断事物的能力消失。

这样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决断力,性格比较优柔寡断,左顾右盼,胆战心惊。甚至去商场买一件衣服,去菜市场买一颗白菜都会犹豫不决。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养成了“我没有见识,我没法决定”的心理意识,形成了惯性和规则。

就像是拴着一个小小的绳子的大象,它们因为还是小象时,形成了“自己无法挣脱”这样的概念,于是长大了也会老老实实,而从来不会去尝试挣脱。

妈宝男就是当下最流行的一种决断能力消失的类型。

以“都是为了孩子好”包办了孩子的前半生,却把孩子的后半生丢进了泥潭。真的把孩子带入好的人生了吗?错!这绝对是谎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受学姐的感染开了简书账号,想着自己以前那么喜欢写东写西,以后有时间也能在简书上创作。 后天市南区教师招聘面...
    小玉米why阅读 1,826评论 0 0
  • 今日,清晨醒来的时候,又点时间不是太早了。 用过早餐,刚要出门?那位我救的那位同事对象发来信息诉言到:医院确诊下达...
    学习的历程阅读 1,703评论 0 1
  • 参考文档https://zhuanlan.zhihu.com/p/53776780 1 在MathJax的gith...
    chao2024阅读 4,952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