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而行:老俞对谈录》读书心得 04
陈年喜,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矿工,一个从事着世界上最危险工作的人,一个16年来数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的人……一个诗人作家,一个登上哈佛耶鲁演讲台的演讲者……
巨大的不对称和反差,让我对他及他的诗文充满兴趣。但我更在意的是陈年喜,这样一个背负着苦难和危险的底层人,为何可以靠写做成名,成功。
为此我特意翻找了与他有关的那部压抑的纪录片《我的诗篇》,了解他所经历的苦难,了解他的过往,寻找他与成功的关联。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他的诗充满强烈的沧桑感,把无限隔膜的生命群体拉进了人们的视野,很多人被他的这句诗迸发的尊严震撼到。
“生活有时候会无比沸腾 / 连死亡也无力打扰 /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你会觉得这就是生命的呐喊,无奈但热烈。
当人们都在对抗生活时,他说“爱情,除了锦开花簇,还有细细的缝补”。“人生的很多力量都来自家庭和爱情。家庭、爱情、婚姻是我们人生最好的归处”。是不是很传统,又戳到了最柔软到地方?
他对儿子说,“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 / 又怕你真的看清”。像极了每一个父母对孩子惶恐的爱。
我并不想去探讨他文笔及作品的美学及文学价值。只想顺着他笔尖的温度找到缘由。直到看到书中陈年喜自己说的一句话,“人生的每一步路都是有用的,都不会白走”。我想这大概就是答案了吧。陈年喜及其作品的走红,不是偶然,也不会是光芒咋现,从苦难中走出的语言和文学一定有沉甸甸的积累、不凡的经历以及最终踏实的归属。
01 不断地读书
陈年喜受其大伯的影响,是个爱读书的人。用他的话说,读什么都新鲜,读什么都好。其他矿工工余就是喝酒打牌瞎谝,他就是阅读,只要有字的东西他都看。他的很多诗包含对生活的思考,对漂泊无措的命运之拷问。倘若没有多年的阅读积累对他的哺育和滋养,他的文字不会有哲学的力量和生命的厚重,他的认知不会跳出矿坑,带给人强烈的反差。
02 丰富的阅历
陈年喜的工作是苦难的,但作为诗人也应该算是幸运的,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但也怜悯地打开了一扇窗。16年,借由工作的辗转流离,他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大河,体验过极端的景致,感受过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江山如此壮阔,人生如此无奈。这种广阔的阅历和体验会成为一个人诗人作家创作的源泉和最要命的财富。连他自己都说,这些东西决定了他的视野,也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和很多东西,甚至决定了他的精神价值体系。
03 练习,练习再练习
没有一种成功是一蹴而就,轻易而来的。陈年喜也不例外,他一直在写作的路上,不停地写,只要能写字的地方都由他的字,纸箱,床板,报纸,都有他想说的话。常年的练习是枯燥的,但这也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陈年喜就是这么做的,习惯的坚持让他等到了机遇。如果把这种坚持归结为一个原因,我想是应该诗人骨子里的使命和热爱。说想说的话,用诗歌打开生命。
陈年喜的经历总让我想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平,现实版的孙少平,同样是走向文学之路的矿工。同样是,一边要接受宿命的无奈和挣扎,一边又要努力的奋斗,淡然的生活。
不管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每一步路都是有用的,都不会白走。多读书、增加阅历、保持热爱、坚持练习都是最有用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