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死,总有奇迹。
文/涵香
刚刚醒来,翻看朋友圈,发现了一个妹子的日记。
这是她坚持写日记的第八天了。每次,总是先发给我看看,我同意后,才发在群里。
我并不是让别人看她对我的感恩之情,而是希望她的坚持不懈可以鼓励更多人去做,去写感恩日记,而且,于她本人而言,也是一种督促。
她的第八天感恩日记:
今天晚上我对涵香老师有话说。
曾经我是国企的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因为生病离开了工作岗位,使得我更加的郁闷 ,想不开,心情越来越沉重。
在女儿去上大学走的时候,虽然她一步一回头泪眼婆娑的说妈妈你要好好的,可是那时的我好像情感被冻住了一样,无动于衷。
在她走了之后,我想到了自杀,不想拖累家人了。想了许久,想看看其他和我同样症状的人怎么过的?在网上找到了郁金香阳光会,后来又找到了涵香老师。她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告诉我亲人的突然离去会对家里的至亲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自杀对亲人来说是要命的”唤醒了我。
也就是在那一天,2019年3月19日,我开始慢慢放弃了这个念头,看见群里那么多的姐妹都在为自己而活,尤其涵香老师的生活那么多彩多姿,连煮面条都能煮出沸腾的人生。
老师,想对你说,我没有理由走不出来。没有理由不康复,也没有理由将来不成为一个志愿者。
是的,离她想自杀那天,已经过去了八天。
最早,她是在治疗密码二群里的新人,但是,治疗密码群做为郁金香特色疗愈群,我有一条统一的群规:不谈病,不谈药,只谈自己今天做了什么,谈做事体验。
做为特色疗愈群,是培养一个人专注力的事情,是郁金香阳光会的升级版。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关注什么,就会放大什么。关注痛苦,越是痛苦,因为背后的是一份恐惧,无形中放大了它的作用,喂养了它,这就是“怕什么,来什么”的理论依据。
那时的她,无心做事,特别颓废。志愿者如意曾经跟她私聊,因为自己手上刚刚动了手术正在住院,能量有点低,面对她的诉苦,觉得自己帮不了她太多,就把她拉入了潍坊郁金香地方分会群里,在那里,可以尽情诉苦,抱怨,吐槽负能量。
果然,连续几天,她都是在群里发一些消极悲观的话语,很多志愿者都在鼓励她,陪伴她。
在这中间,我已经发现,她加了我的微信号,可因为这个微信号已满5000人,无法加新友,我已经把我的另外一个微信号Y15263691593发给她,可一直没收到她的加友信息。
终于,3月19日那天,她在群里发出信息,“谢谢大家,我走了。”
马上有人问,“啥意思?”“你要干嘛?”
“不打扰大家了,我走了”。
群里的副群主沧海一粟是我的老同学,能量很高,已经具备心理咨询师的能力,她马上表示,不要走,请她留下来,我们需要她!如果可以,欢迎她来自己家玩玩!
我发现,她无动于衷,并且,她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我走了,女儿就好了。”
虽然,我知道,真想死的人,不会告诉别人,但这样的信息,也不敢不闻不问:这是在求爱,求关注。
我开始发文字,“怎么死?想过了吗?喝药?还是跳楼自杀?死不了,残废了,怎么办?我可接触过两个这样的年轻人了。没有死成,腿摔残了,花家里几十万。你以为死那么容易吗?”
“我看到你加我了,抱歉,这个微信号满了,加不了你,不是我不理你,我给你另外一个微信号,你可以加我那个啊!”
“你知道吗?如果你这样死了,你的孩子未来也可能跟你一样选择离开世界?这就是复制模式,这就是心理学。你死了,我们这些人,只能遗憾一阵子,可对你的亲人们来说,却是一辈子的阴影!你解脱了,她们完了!我来语音分享一下我碰到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这个女孩,学习非常优秀,爸爸是德高望重的医生,妈妈是小鸟依人的公务员,特别幸福的一家人。可初三时,爸爸突然遭遇车祸去世,她就受了巨大的刺激,心理学上讲,这就是创伤性应激障碍。”
“她觉得,生命怎么如此脆弱?一个大活人,说没就没了?我还优秀啥?我还争取啥?这样的心理,一直埋藏下来。可想而知,对于妈妈来讲,也是一个创伤,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她的心理。”
“ 这样子,大学时,她就表现出来了抑郁症的状态,直到进入社会,进入婚姻——严重影响了她的生命质量。真的,我们真的死不起,自杀对家人来说,要命”!
最后,我表示,“欢迎你来我家,帮我干活吧?我是开饭店的,总比住在医院里强吧?”
事后,她告诉我, 最后的这句话,让她心里非常温暖,当时,我拉黑了其它的人,才在这个微信号成功加她。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把我家的微信地址和手机号发给她,约她晚上可以语音私聊。
就这样,一起危机干预,算是成功结束。
晚上,我们语音聊了聊。我告诉她很多心理学知识,教她写感恩日记,自我鼓励,学会爱自己。
做为我,一个抑郁症康复者,一个平台记者,一个网络作家,这些身份,对于很多郁友来说,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一种无形的信任。对于心理咨询来说,信任的力量巨大。
记得,她加我后的一句话是,“您的话非常有能量。”
为什么?因为她经历的,我都经历过;她的痛苦,我感同身受。
一个人自杀时,怎样的心理?我有过的啊!就怕你无所牵挂!只有有牵挂,你就死不了。而且,做公益两年,接触了太多想自杀的人,自杀未遂的人……案例的作用,最强大,事实胜于雄辩。
八天过去了,她每天都在写感恩日记,而且,还会在我的小窗里,朗读励志故事给我听,我鼓励她去群里读书,让更多人听到。
看到我的文章,看到我每天在做公益,她非常羡慕,表示自己也想成为我这样的,但是害怕自己年龄大了,来不及了。
我告诉她,学习,永远不晚;追求,永远不晚。我38岁才开始写作的。写作时,也不是为了成为作家,只是因为,它是心灵的一个出口!是自我疗愈,是最高级的艺术疗愈!
我告诉她,“你的今天,就是我的昨天;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这也是我的公益宣言。
虽然,我活得并不怎么成功,可却是很多在抑郁泥潭里苦苦挣扎的人的一束光……
正如昨天,我写了一篇干闺女的文章。闺女私信我,“莲妈,我可能没有你说得那么好。很多时候,我还会崩溃,但比以前好多了。”
我说,“闺女,没问题!只要随时随地觉察自己,只要不死,就有奇迹!”
我,就是最好的例子啊!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殷炳莲,笔名涵香,郁金香阳光会特聘记者。70后,山东省诸城市作协会员,21世纪新锐作家网新锐之星,郁金香公益联盟成员,潍坊郁金香阳光会会长。著作有康复故事书《回到人间》发表。
微信号:Y152636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