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隋朝和唐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呢?高句丽对中原究竟有啥威胁?

隋唐时期的高句丽,可以说已经是发展到最顶峰的时候,对中原地带的威胁与影响随处可见,为了防止国家被侵犯,自然隋唐皇帝要多次征讨高句丽。关于具体的事情经过,不妨让我为你细细分说。

一、高句丽的历史

高句丽原本只是中原的一个诸侯国,在公元前37年(汉元帝时期),他们的诸侯是朱蒙,后来随着中原的战乱以及衰弱,对诸侯国管理失控,最终导致高句丽不断发展强大,以至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实力雄厚,独立成国。

自从高句丽成为一个国家之后,可以说跟中原的战争基本上没有停止过。不管是曹操东征高句丽,还是北魏时期与高句丽的战争,都打得轰轰烈烈,让人惊心动魄。

可是这个国家人民就是好战,不管怎么打,他们还是闲不住。在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原以后,高句丽的邻居兄弟新罗都已经向隋朝低头,就是高句丽还在阳奉阴违,专门搞破坏。

也就是隋唐时期,高句丽发展状况达到顶峰,他不仅国内整个运行系统健全完整,而且国家地势易守难攻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地,让这个国家过上富裕生活。一旦国家富裕了,野心也就会变大,隋唐时期的高句丽在朝鲜半岛可谓是老大,还有小弟新罗总被欺负,不让新罗到中原进贡。

除了新罗之外,百济可是高句丽的铁杆粉丝,高句丽去哪里他去哪里,还有日本,三个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不管哪个国家被打或者出兵打其他国家,另外两个都会鼎力支持。

根据史料记载,高句丽不仅土地广袤,还人口众多,并且全民皆兵,军队人数高达六十万,要知道在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十个节度使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六十万,足以见得高句丽的战斗力有多让人恐惧。

《隋书》:

(高句丽)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

本来自身实力雄厚,再加上还有两个铁杆粉丝支持,高句丽在隋唐时期简直迷失自我,一不注意就偷偷偷袭中原。比如最开始在隋朝时期,高句丽就悄悄进攻辽西重镇,让隋文帝杨坚十分火大。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本来打算去跟他们好好沟通和平相处,结果高句丽高姿态对唐太宗李世民爱答不理,气得李世民只想灭他国家。

二、隋唐时期对高句丽的征战

公元598年,由于高句丽突袭辽西地带,让隋文帝杨坚很是火大,就集中三十万军队去亲征高句丽,想要一举把高句丽灭掉。

可是隋文帝还是太小看这个国家,经过长途跋涉,隋文帝的军队很多士兵得了疾病,无法作战,还有高句丽特殊的地势条件,易守难攻,再加上高句丽军队还有点猛,这场战争最后匆匆结束,隋文帝也担心自己军力消耗过大,就带兵回家。

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杨广更是暴脾气,必须铲除高句丽,曾经三次叫军队去攻打高句丽,但是还是同他父亲隋文帝一样的结果。毕竟这个国家还是有点厉害,哪有那么容易灭掉。

不仅没有把高句丽灭掉,隋炀帝杨广还把自己国家搞的支离破碎,最终被部下宇文化及起兵将其杀死,从此隋朝江山易主。直到李渊以及李世民等人最后再次统一,建立唐朝,中原局势才稳定下来。

在唐高祖李渊时期,为了国家内部稳定,当然是没有精力去攻打高句丽的,正是这些时间,高句丽继续悄悄在中原的一些地带进行揩油,最后李世民登基,不得不对这个国家引起重视。

公元645年,李世民觉得唐朝如此强大,想去跟高句丽谈谈,双方和平相处,谁知道高句丽并不买账,残忍拒绝李世民,让李世民一气之下再次带兵亲征高句丽。

李世民亲征,虽然取得一定的胜利,但是还是没有灭掉高句丽,高句丽更加猖獗。后来李世民去世,把灭高句丽的任务交给唐高宗李治。李治派手下大将薛仁贵、徐茂公等纷纷前往高句丽征战,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但是依旧没有灭掉高句丽,综合分析原因就是高句丽的两个铁杆粉丝日本和百济总派兵支援高句丽。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于是唐朝军队于663年将百济灭掉,又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再也不敢支持高句丽。

基本战局胜利局势已经形成,666年,高句丽又给了唐朝一个助攻,他们的名将渊盖苏文去世,其儿子开始争夺政权,搞得内部一片兵荒马乱、人心惶惶。唐朝军队在徐茂公(李勣、徐世勣为同一人)的带领下趁虚而入,两年后(668年)一举拿下高句丽,完成了隋唐两个朝代四个皇帝持续七十年的大业。

三、为何要攻打高句丽

关于为何攻打这个问题,通过以上战事的再现,我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句丽不老实

前边已经说过,在隋朝时期,高句丽不仅打压新罗,不让他们到中原进贡,还时不时就对辽西重镇进行突袭,搞得隋朝国内一片恐慌。唐朝时期高句丽也是和百济、日本拉帮结派,对中原地带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情况下,隋唐君王当然会引起足够重视。刚刚经过数次战争取得国家统一的君主隋文帝与唐太宗,对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土完整看得十分重,并且坚决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犯自己领土。

刚好高句丽触犯了两个君主的底线,当然隋唐就要派重兵好好收拾高句丽。

2、高句丽威胁很大

高句丽除了人口众多地域广之外,还与百济、日本搞联盟,这在中原隋唐的眼中,明显他们就是想对中原有行动。只要稍微有点政治觉悟的领导,都能很清楚明白这种形势,要是我方不主动剿灭对方,最后换来的结果必然是被对方剿灭我方,所谓先下手为强,于是隋唐纷纷攻打高句丽。

3、隋唐国力强盛

以上两个原因都是从利益关系分析的,现在我们从实力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的中原地带实力雄厚,不管是隋文帝杨坚还是唐太宗李世民,两个人本来就是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对自己综合实力很自信。

不仅仅是自信,实际上当时实力也很强大,唐朝在李世民时期把周围国家打得服服帖帖,没人敢惹,还有隋文帝也是很不错,要是换一个时期,比如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估计就是高句丽打中原,而不是中原打高句丽。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要是隋唐时期综合实力不足,怎么可能与高句丽对抗,更加不可能主动出击,去灭掉高句丽。

结语

这场经过七十年的灭高句丽之战,不仅最后取得胜利,还是一场对中原地带后期稳定奠定基础的战争。它充分让周围国家看到隋唐的实力,从而再也不敢侵犯领土,这何尝不是一件值得记入史册的大事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