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代的怀人诗歌中,有这种各样的形式,也有各种各样的情怀,如有漂泊在外的游子,羁旅之思的游客,天涯倦客,断肠人所做的思念故乡亲人朋友的诗作,如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漂泊在外看到母亲在自己出门前缝补的衣服就突然思念起自己的母亲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独自在长安形单影只又恰逢重阳节,就想起了家中的兄弟;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是一种无法抑制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怀;元代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就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了游子惆怅万千的思绪。这些就最具有代表性了。
也有如因为形格势禁,时空距离遥远或者年代而造成的思而不得见的怀人诗,如宋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也有唐代无名氏的:“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这也是怀人诗中的典范之作了。
也有如深闺女子怀念丈夫的,如李白描写一位深闺女子的诗《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无不将这种思念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也有描写生死契阔,思念亡故之人的,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还有如李白的《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柳宗元思念刘禹锡的《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读这些诗就更加让人惆怅百转千回。
也有如描写思而不得见,梦中才能相见的梦境诗篇,如杜甫的《梦李白》诗两首【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种思而不得见只有梦中才能相见的感情简直是将这种思念推向了巅峰。“梦里相见欢,有诗有酒有茶香”!
“思乡怀人”这种独具感染力的诗表达的是人类共同的一种情感,也就成了诗歌经久不衰,恒古不变的永恒的主题,我们可以想到,在古代人们的思乡怀人这种情绪是有多么强烈,尤其是交通的落后,信息的闭塞,往返的耗时耗力,就让这种漂泊之苦与羁旅之思达到了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地步!
怀人诗词如果要溯本求源的话,就不得不提到《诗经》了,《周南·卷耳》就是最早的一首开启怀人诗的先河之作了。我们在《诗经》之后的许多诗词歌赋里多多少少都能看到《卷耳》诗中主人公的影子,《卷耳》也多多少少影响着后世怀人诗的创作思维与境界。
【原诗】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疑难详解】
1,卷耳: 草本植物名,又叫苍耳子,嫩苗可食用,也可药用。
2,西周初期可食用的蔬菜不像现在这么丰富,这从诗经中可以看出来。如《关雎》中的荇菜;《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茆”中的茆就是指莼菜;《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中的蒌就是芦蒿,嫩苗食用也可;《周南·采蘋》“予以采蘋,南涧之滨”中的蘋就是指白蘋,也可食用;《召南·野有死麋》“野有死麋,白茅包之。”中的白茅草;《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中的黍就是指糜子;《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中的蘩就是白蒿,可生食过蒸食;《秦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中的苓就是指甘草;《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薇就是指野豌豆的嫩苗,可食用;《小雅·采芑》“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中的礼就是指蒲公英,幼苗也可食用,是一种野菜,也可以药用。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来周时的可食用的蔬菜是很少的,采一些植物的幼苗来食用就不足为奇了。
3,采采: 表示连续的动作,是采了又采的意思。
4,盈: 满的意思。顷筐:形状像簸箕一样的筐子。
5,置彼周行: 置:放下。彼:指顷筐,。周行(háng):指大路。
6,陟彼崔嵬: 陟(zhì):登的意思。崔嵬(wéi):指有石头的土山。
7,虺隤(huī tuí): 腿软无力。多用于马。诗中指马因为疲劳而生病。
8,我姑酌彼金罍: 姑:姑且。酌(zhuó):倒酒。金罍:饰金的青铜酒器,罍(léi):形似酒缸,大肚小口用以盛酒或水。
9,永怀: 永久的怀念。
10,玄黄: 朱熹在《诗经集注》中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特色也。”朱熹的解释是马因为生病毛色发生变化。还有的人解释为马受伤而流血。其实此处的玄黄是指眼花,指马双眼昏花。
11,我姑酌彼兕觥: 兕(sì)觥(gōng):一种形状像伏着的犀牛的青铜酒器。兕指雄性犀牛。
12,陟彼砠矣: 砠(jū):有土的石山,与崔嵬相反,石头多土少。
13,瘏(tú): 指马因为过度疲劳而生的病。
14,痡(pú): 指人因为过度疲劳而生的病。
15,吁(xū): 忧愁。
【原诗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菜,采了半天也不满一箩筐。我想念心上人啊,没有心思再采卷耳了,箩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我的马儿疲劳腿无力。且先斟满金壶酒,用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我的马儿腿软双眼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用酒浇去心中的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我的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绪聚心上!
【诗意升华】与【情景再现】
诗意产生的背景
这样的四章诗歌多像是层次分明的剧本。男女主人公随着幕布的拉开,粉墨登场,互诉衷肠,互相诉说相思之苦,想而不得见的惆怅,渴望早日相见的期盼。
河洛地区就是周南产生的地方,在农历二月初已经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卷耳菜嫩嫩的芽破土而出,正是食用的好时节,捱过了茫茫雪季,褪下了厚重棉衣,草木欣欣然,白鸟喈喈鸣,又是一年春日深。
大幕拉开 情景再现
第一幕 春思
大幕拉开,女主人公徐徐登场,身着朴素的服装,背着箩筐,到田野里去采卷耳嫩苗。卷耳的嫩苗味道特别好吃,也算是时令菜了,春日的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田地里的野花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春暖花开,这儿一朵那儿一朵,原野的景色美不胜收,蝴蝶都在翩翩起舞,女主人公放下箩筐,赶紧采起卷耳嫩苗来。卷耳菜的嫩苗只要用手指头轻轻地一掐,就折断了,放到箩筐里......可是为什么,采了半天,仍没有采满一箩筐?心中想念你呀,亲爱的人,不知你一切可还好?多少个夜晚在想你中度过,亲爱的人啊,你何时才能归来?没有心思再采卷耳了,把箩筐放到路边上,看来往的行人中可能有你的身影,顾盼流连,一步三叹。这种场景就是思念,女主人公的背影越来越长,原来已经是太阳快落山了。大幕在女主人公这种漫长的等待,漫长的思念,以及女主人公孤寂的背影下徐徐的合上。
第二幕 崔嵬
这次出场的不是女子,而是一名男子,这名男子是谁呢?原来就是第一幕中女子思念的那个人,从男子的着装来看,他应该是一位出征在外将军,一身戎装,骑着马前行,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崔嵬”处,由于长途跋涉,人马都已经非常疲惫了,可以说是人困马乏,还要等上这“崔嵬”,马儿已经疲惫的没有一点儿力气了,将军也是饥渴交加,让马儿歇一会儿吧,吃点草喝点水,将军这个时候拿出周王赐予的金罍,从马背上取下一个皮囊,皮囊里装着美酒,斟满一罍美酒,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离开家,离开家里的亲爱的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不知她可还好,一杯酒下肚,思念之情愈加浓烈起来,山一重,水一重,还要继续出征,还要继续前行,女子与男子的互相思念可以说再同一个时间,在同一个季节,在同一个日子里,恰恰不同的就是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异地的跨越时空的思念更加加深了这种主题,大幕在将军登上“崔嵬”的那个瞬间,人在山顶上的那一刻定格了,大幕也随之徐徐合上。
第三幕 高岗
涉水跋山,努力前行,还有一重又一重的山,马儿稍微休息了一阵,就得继续整装前行,又要跋越前面的高岗,行军的劳累困顿,已经让那马儿苦不堪言,何况人呀,这一天不知走了多少里山路了,马儿已经累的走不动了,双眼迷离,心疼马儿,它可是跟随我出征多年的好伙伴,怎么能忍心让马儿如此受累呢,再歇息一下吧,马儿累的卧在了高岗上,将军这个时候拿出周王赐予的兕觥,再用皮囊里的美酒斟满一觥美酒,时光荏苒,斗转星移,离开家,离开家里的亲爱的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不知她可还好,思念之情愈加不可停止,思念的愁绪一下子涌上心头,真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呀!山一重,水一重,还要继续出征,还要继续前行,女子与男子的互相思念可以说再同一个时间,在同一个季节,在同一个日子里,恰恰不同的就是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异地的跨越时空的思念更加加深了这种主题,大幕在将军登上“高岗”的那个瞬间,人在山顶上的那一刻定格了,大幕也随之徐徐合上。第二幕与第三幕的这种复沓的思念让主题更加突出,让早日相聚的此情可待。
第四幕 云何吁矣
行军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可是随行的仆从和马儿都已经累的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就像生病了一样,将军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早一天完成自己出征的使命,为了早一天能回到家里,早一天结束这种思念之情,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各种滋味此时此刻涌上了心头,此时此刻难为情,此情此景几度愁,落日的余晖洒在山上,洒在将军的身上,洒在千里之外的那个田野里采卷耳菜的女子身上,日薄西山之时的两个人逐渐拉长的身影让这种思念之情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程度,大幕随之徐徐合上。
《卷耳》诗中最后一章最后一句“云何吁矣!它既是对第二章“不永怀”和第三章“不永伤”的有力承接,也是以“吁”字对全诗基调的总结,点明了因思而愁的主题,是全诗的精髓,也是全诗的诗眼。 这首诗独特的结构,创造性的男女主人公的独白,为我国的怀人诗歌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先河。
甚至在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中我们也能看到《卷耳》的身影: 京剧《红鬃烈马》,秦腔《五典坡》,越调《王宝钏》等。虽然都写的是王宝钏薛平贵的故事,但是我们从王宝钏的身上也能看到采卷耳女子的身影。相传,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儿,当然王宝钏这是一个虚构的的人物,历史上也没有其人,戏曲中的她美丽,聪明,贤惠。到了婚嫁年龄,许多王公子弟都来上门求亲,可是她偏偏看不这许多王公子弟,,却偏偏对在家里做粗工的薛平贵产生了爱意。经过彩楼抛绣球,她选中了薛平贵。不料其父嫌贫爱富坚决不允。无奈之下,她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嫁给薛平贵住进了寒窑。后来,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18年来,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贵出征披荆斩棘,屡闯难关,立下赫赫战功。18年后归来,与王宝钏寒窑相会。甚至有文学作品《寒窑赋》。
思念的忧伤之情,凄苦滋味,悲怆的氛围历来都是我国怀人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成为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中国怀人类诗词曲赋开启了先河,怀人类诗词曲赋是我国文学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卷耳》诗深远的影响泽庇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