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第三期的《朗读者》,主题词是选择。
目前看来,我的一生是平凡的,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平平淡淡,按部就搬。没有青春期的骚动和叛逆,没有为爱疯狂的勇气和决心,工作和生活都是波澜不惊的模样。我的人生没有太多的选择,而关键时期的一些选择似乎又决定了现在的命运。
初中时期,我学习成绩平平,中等偏上的水平。家里人都认为我考不上高中,似乎也不太赞成我继续求学。那时候,未满14岁的我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样的人生,也不知道这将是我人生面临的第一个重要选择。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知道考不上高中,也知道不可能会有复读的机会,那么,就干脆报个中专吧,不管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我都要继续上学,都要离开贫瘠的家乡,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已经长大。
中专三年后,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我又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代课老师,领着每月150元的薪水。十七八岁是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是原本该读大学的年龄,而我却站在三尺讲台之上。那时候,未来是迷茫的,我看不到任何希望。在那个时期,我邂逅了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并迅速从那场爱情中全身而退。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改变什么,后来,在同事的影响下,开始报考自学考试。当时的目的很单纯,只是想给自己找点儿事做,总觉得自己不能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自学考试每年四月和十月各一次,每次考四门,我几乎是以报四门过四门的骄人成绩顺利拿到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学历。后来,由于觉得考试太顺利了,又报考了本科,我用了五年的时间,连续考取了大专和本科两个学历。
几年的教书生涯慢慢磨灭了我的梦想,在那个狭小封闭的世界里,我的梦想像手中的沙子滑出了我的掌心,我眼睁睁的看着它离我越来越远却无能为力。其实,在那个时候,我的梦想是模糊的,我仍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可是一旦想到,我将会在这里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结婚,生子,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生活一辈子,我就觉得脊背发凉——当初义无反顾的求学不就是为了有一天离开吗?如果我还停留在这里,那么从初中毕业到现在的六年时光对我而言有什么意义?
于是,在2005年年初,我离开了校园,来到了洛阳,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我遇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我和老公是相亲认识的,我们的媒人是当初我代课的学校的同事的老公。和他初次相识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会陪伴我一生,我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是觉得这个人很真诚,不作做。比如,我们相见的第一天,和他一起坐大巴返回洛阳,他和售票员讨价还价;比如,我们正式约会的第一天,在他得知我吃过早餐之后,便自顾自的给自己点了一份,自己埋头大口大口吃起来,而我只能在一旁眼睁睁的看着。他不会刻意去讨好我,也不会伪装自己,而我也觉得我们俩不会有结果,所以在他面前不会表现的小心翼翼。我们就这样淡淡的交往着,不急不慢,不温不火。
一个雨过天晴的午后,他送我去公交站。由于地面泥泞,我的白色运动鞋上沾了很多泥巴。我当时着急赶时间,所以并不在意。他陪我到站牌之后,从口袋里掏出纸巾,弯下腰帮我擦拭鞋子边缘的泥巴,全然不顾站牌处等候公交的行人,他的动作很自然,依旧没有半点刻意。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就是他了,那个能不顾他人的眼光,弯下腰为你做什么的人,一定是值得托付终生的人。
2007年7月的一天,中专时期的一位同学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去郑州她们单位上班,而在此之前,我一直在一家小店里做服务员。我觉得大都市写字楼里的生活似乎才是我想要的,我迫切的向往外面那个世界。可那时候,我和老公已经到了要谈婚论嫁的阶段,所有的同事,朋友,家人都觉得我应该留在洛阳,留在他身边。可是,我知道,一旦我错失了这个机会,我可能永远都是一个服务员,我想要的生活可能真的将永远也我失之交臂。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只有老公一个人支持我的决定,他其实一直都知道我是个贪玩的孩子,我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于是,我们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异地恋。
在郑州的那几年,我一直从事着平常的岗位,是公司里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职员。可是,我的思想,我的眼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扇通往美好的门突然被打开,我好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2009年结婚,2010年初我回到洛阳,2011年生了我的第一个女儿,2012年我进入了现在的公司,2014年生了我的第二个女儿,生活逐渐趋于稳定,也越来越平静。物质生活虽然相对贫穷,精神生活却越来越富足。摄影,阅读,写作,旅行,绘画……我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满热爱,心生向往。
三年前的选择决定了三年后的生活。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中专时期的同学引领我走向现在的职场生活,而代课的生涯使得我遇到现在的老公。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自己的选择,感谢自己没有在柴米油盐中沦为怨妇,感谢自己让心中的美好生根发芽。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选择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要想使自己的生命更圆满,除了努力,你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