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继续谈论爱,
我可以说出一百种联系,
但那仍然不代表我已说出奥秘。
心存恐惧的苦行者用脚奔跑,
爱者却如风雷电闪般移动。
根本无法相比。
当神学家还在那里
为自由与必然的问题
苦思冥索,
爱者与被爱者早已
把自己推向彼此。
你发现了吗?其实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爱而不自知!
07 去爱、去恨、去了解。负爱就是憋着爱,负恨就是憋着恨,而与之相反的就是大胆去爱,大胆去恨。如果一个人只是能大胆地去爱,而不能大胆地去恨的话,他的爱容易显得有些单薄。在你面前我很好,所以我就爱上你了。在关系中,我们需要适当做“坏人”,甚至“报复”对方,简单来说就是要正确表达你的恨。爱的时候,给对方的要比对方给自己的多;恨的时候,给对方的要比对方给自己的少。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良性循环。人们惧怕恨,把恨藏了起来,不在关系中表达,可这时恨其实还在自己内心,并没有消失,于是恨就会攻击自己,或者攻击关系。人必须要充分活过,在关系的世界里充分展开过自己。否则太早就波澜不惊,很容易只是“负爱、负恨”而已。了解即拥有,彻底了解一个人,就像是彻底拥有了这个人。
头脑妈妈或假自体,是在婴幼儿时构建的。对一个孤独的婴幼儿来说,多数外界刺激都是过度的,都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所以这会被他感知为侵扰,因此会觉得有点烦。要破解掉这份假自体的烦,答案是去行动。让自己尽情投入到充满各种关系的真实世界,让自己和真实世界的丰富接触,撕裂开这个假自体,让生命力流动起来。
快意恩仇时,你还有机会,而当陷入到负爱、负恨时,你连机会都不会有。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的三大动力,那么爱和恨在哪里,它们不是动力中的一种吗?
爱是一种让自己和对方都觉得美好的关系。爱的五种语言,是肯定的言辞、优质的时间、走心的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是意愿,是能力,并且,得先爱自己和完善自己,才能具备爱别人的能力,否则就是打着“我爱你”的旗号去强迫别人按照自己以为对的方式行事。爱,是首先得修通自我才能获得的能力。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08 爱是容纳、看见与链接。关系的实质,是看谁传递焦虑,谁承接焦虑。传递焦虑的,是关系中的问题制造者;而承接焦虑的,是在承受问题制造者的焦虑。当父母能够表达孩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时,这就是爱。对人性的容纳、看见,让情感恢复并增强连接的做法,就是爱。
09 恨是拒绝、否认与切割。没有什么专门的恶魔,也不是简单的善恶角力,一切大历史都是力量的博弈。通过容纳,增进理解,也就是看见,从而增进连接,这就是爱发生的核心。恨,就是通过排斥、否认,从而切断连接。恨是因为爱而不能。恨是因为容纳、看见、连接失败而导致。生命力本来只有一种,而当关系中被看见时,就会变成爱;而当没有被看见时,就会变成恨。我们要学习用语言在情绪层面表达恨意,而不是切实地去攻击对方的身体、破坏对方的财富,甚至真去毁灭他人。敢表达恨意的人,就有了机会获得救赎。
10 让恨流动。如果有爱,就真实去爱,如果有恨,就真实去恨。实际上,真爱也只能发生在两个真实的人的互动之间。当我们有恨意却不承认时,那会导致一个可怕的事情:我们以为在表达爱,但其实是为了隐藏恨。正常关系有好有坏,有爱有恨,有创造欲也有毁灭欲。当我们能完整地看待这一切时,我们也就拥抱了完整的关系。这时,我们的心和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大容器,在容纳着这一切,不仅爱可以在其中流动,恨也一样可以。我们需要明白,恨意很容易发生。对于多数人来说,当生命力没被回应,没在关系中被看见并建立连接时,就很容易转化成黑色的生命力,也就是恨意。当恨意产生时,要承认这是恨意,并试着在关系中流动,它在关系中才容易被转化成爱。
给毁灭欲披上一层胶囊。人类要学习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也要学习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的表达。正常养育中,是父母忍受孩子投来的贝塔元素而转变成阿尔法元素,但在讲究孝顺和听话的社会文化下,很多时候会是一个相反的过程,父母把自己可怕的焦虑扔给孩子,经由孩子的忍受,变成了阿尔法元素。给毁灭欲披上一层胶囊,这非常重要,从不可忍受到可以忍受,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那些最可怕的人性,总是先可以被忍受,然后才变得可以被谈论,最终被觉知。
做一个不好惹的人。成年人因为可以构建一个复杂的心理防御体系,也就是自欺欺人,所以会把一些简单的东西,弄得非常复杂。真正的现实是,成年人之间谁也不容易摧毁谁,而当别人感知到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获好的关系。表达恨,就是对那个引起你恨意的人去表达。
最难面对的平实之事,是自体的虚弱,和关系中的恨;最难活出的平实之物,是自体的坚韧,和关系中的爱。自体永远在寻找客体,我永远在寻找你。你变得如此复杂,只是为了逃避某种最简单的东西。
比昂说,文字,是巨大的容器,因为当我们的心灵知识可以被文字表达时,就意味着心灵知识被文字容纳了;而借助文字,才可以不断进行各种思考。
关于心灵的知识,不应该成为你世界中的负知识,不是用来增强自恋的,而是增进你和别人乃至世界的深度情感。
如果我能在你身上看到我的好,那么我就爱上了你;
如果我把负能量传递给了你,你包容了我,那么我就爱上了你;
如果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另一个“我”,那么我就爱上了你;
我看到了你,并且当我看到你时,我便不复存在,那么,我就爱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