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居住或行走过的地方,有很多敖包分布,但我的家乡我认为是世界上敖包最多的地方。我虽然没有做过更深入久远的考证,但也未发现哪里比她有更多的敖包。因为从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为世界之最ㄧㄧㄧ十三敖包。尤其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小敖包不计其数,即使你查清地名志,也找不到有一个叫十四个敖包以上的地名。由此可见其非同寻常。
说他非同寻常,是因他独特的地势。山很小,高出地平面不见得超过六层楼,其独特是与全国地形走势相悖,东高西低。犹如向东抬头的一条龙,龙身上驮着十三个敖包,由东到西依次缩小,东面第一个大的似大罕,西面最后一个小的如初犊。龙头方向石壁屹立,石壁下有三棵老榆树,如龙的立角。老榆树根脚下约百米有一股清泉,淸泉眼藏于芦苇深处,平静如镜。泉水流出苇丛后却涓涓潺潺,继而叮咚叮咚,淸澈甘甜。可见小鱼欢畅,蛙跳跃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石壁下的老榆树有着龙的雄美威严,迸发出一种力量。泉水变成溪流,两侧岸柳成行。人行此处,身临桃园。
距十三敖包山西,约两公里,有一座山,顶峰有一歪石,远看似一斜放的桃子,人称歪歪桃山。十三敖包山上的龙,就是龙尾依歪歪桃山。龙头东伸小泉探水,泉水汩汩,沁人心肺,清新爽身。按地质资料分,这泉水脉来自山水走向的宝泉、水泉、双龙、太平地等村。这自然就生成了十三敖包的幅员。
泉水东侧便是一片湿地,连绵到东河边。这条河便是乌尔吉沐沦河,河水浪花欢腾,日夜不息,遙相十三个敖包。
传说蒙古族诞生时以天地是人类赖依生存的源泉,特別加以崇拜天与地。这从蒙古族饮酒的礼仪中就可以明白含意,先敬天地。由于天神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崇拜物。而十三敖包就更神密了。因为蒙古族十分崇拜十三这个数字,他们眼中十三是个吉祥数字。在他们的信仰中,认为四面八方及上下十个方位都有不同的佛,从三时佛的概念出现“卡什佛、释迦牟尼、麦达勒佛”的观念,从而产生十三佛的思想观念,将十三赋于了神的色彩。敖包在蒙古族心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这就是敖包的神圣所在。这可能就是十三敖包非常有名的原因了。但毕竟是传说,更深层的真实去专家处或史料中去寻找答案吧。
十三敖包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君可见这里方圆数十平方公里沃野良田,龙头藏于小山东头,有天然的影壁。远看俯首长龙,非近前不能识全貌。从大路穿过村里到达村东北角,便可一览无余。自然会感受到人在山水间,天赐仙境地,蜀国人不回,在我敖包山。先人在此繁衍生息,是看中了这地灵必人灵的风水,还是看中了这里的沃野良田,我看二者皆有。
《巴林左旗志》对十三敖包的喻意没有解释。可蒙古族人心中她很神圣。我儿时常见有远方的蒙古族人骑马,驱勒勒车前来朝拜祭祀。虽不知有何可求,但神幡神树插在敖包石上常年不断。其庄严肃穆不亚于善男信女进入信奉的庙宇殿堂朝拜佛像。神灵在此,斜恶勿动。这种精神寄托,吸引远近虔客。这是十三敖包本身固有的魅力。说之是世界上敖包最多的地方,一点也不为过。但它神秘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不远万里而来祭奉求祈的信奉者的意义。
十三敖包是典型的田园之地。沿泉水源头顺流三四百米,便是一片莱园,四季蔬菜齐全。种菜的老农头戴草帽,卷着裤腿,用铁锹拔引泉水,啍着小曲,在给菜苗听。这里产出的蔬菜从秧苗上来摘下来便可食用,用时髦和放心的话说……纯绿色无污染,全得益于这山这水这人。
十三敖包的清泉滋润着这片沃土,这片沃土养育着这里的人们,这里的人们奉献着勤劳和智慧,这里的智慧走出了十三敖包,走进了北京,走到了全国各地。十三敖包为祖国养育了儿女,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家乡的厚重、淳朴、踏实、向上的精神,始终紧紧陪伴着他们。根植在他们心里的是对桑梓的眷恋,每每说到十三敖包,眼前总会浮现出敖包山下的炊烟袅袅,晚霞的余辉照映的银泉,泉水边咩咩饮水的群羊叫声,撒欢立蹄抖威的骡马,牧人吆喝的呐喊,劳作归来蹲在泉水边洗涮的种田人……这特有的农村生活场景,永远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中。
十三敖包,山不高,水不深,却享有盛名,据说历史上大辽在此定都上京临潢府就是背靠这真山真水。虽不敢妄说有仙则名,有龙则灵,但当代这里的人和事《赤峰市志》均有记载,可见其影响程度非同一般。
十三敖包,十三敖包,世界上敖包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