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学生对待学习和作业的态度让我非常地“恨铁不成钢”,我总是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早打上去了”。不过有时候我也想,如果猫猫头可以有美女老师们做家长的话应该可以学得更好。
在学习上没有不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说法。不足就是不足,错就是错。容不得任何借口和狡辩。
星期六去上数学课了,我们向美女老师打招呼,说我们病了,请她包容猫猫头不停地咳嗽吐痰擤鼻涕;老师到底是有修养的人,一点不悦和厌恶都没有,连猫猫头给她看自己吐出来的痰有多大,她连眉头都不皱。但是到了做题的时候,那就开始给你点color see see了!这个不对的,那个不好的。很久以前猫猫头做题的时候我没有在意他的计算步骤,我觉得只要答案对就可以了,于是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也不够扎实的习惯,老师非常痛恨这些错误的写法,一定要指出,一定要改正,实在不行还要重写。
有一道题目重写到第三遍,猫猫头开始哭了:”我已经做对了,为什么还要写?!“老师说你的步骤不对,思路不清,就是要重新写。猫猫头就坐在那里手一摊说”我不写,我就是不写“。知道我为什么要坐在边上了吗?知道我为什么要有些家长坐在边上了吗?老师不能打的时候家长可以出手了!
不过我没有打上去,我只是威胁了一下,威胁还是有效的,因为我一定会打上去的,老师坐边上我还是照打,就是要打给老师看我是管事儿的。没有打成的另一个原因是老师在那里扮红脸做好人,哄骗了几句,猫猫头就又开始写了。美女老师又拿出讲了几百次的老生常谈了”当年你Michael 哥哥一道论证题做了六遍“。
猫猫头之所以哭还有一个原因:
到了点了,后面那节课的牛娃还没来。这就奇怪了,人家从来就是踏着点来的,既不早也不迟,今天怎么?老师解释说今天很多孩子都请假去参加debate的比赛了,而且她的儿子,天才牛娃大哥哥也要回来,就索性好好休息了。
好好休息了,怎么可能?
有我这种果断见机行事的人在,老师您怎么可能好好休息?于是课就继续上下去,一直到我要回去上课了才罢休。
星期天导师看见我们,我也因为生病打了招呼,说我们平时都是两天背三课的,现在生病了有两天没背,有两天只是每天背一课单词。老师笑着说: "难怪我想呢,这几天怎么见猫猫头背单词的速度降下来了。”美女导师是一直都对猫猫头笑的,她也是表现出很喜欢这个孩子的样子的。但是她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那就算了吧。那就少做一点吧。那就......"
在这些牛妈的字典中没有”病假“这个单词的。
有朋友说我是”后妈“,我说我这是亲妈,后妈就是陪着玩的,就是《家好月圆》里的红姨,我就是主张”要割禾先弯腰“的亲妈!
我之所以对猫猫头的学习上这么亲力亲为,除了我确实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耐心和意志力去耗费外,我小时候的经验教训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这么一个好学生,有时候很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我不知道有些学科该怎么做,该如何使劲,我觉得我很努力了,但是收效甚微。我缺少必要可行的指点,这种指点和老师严肃的课堂学习还不一样,是一种在耳边的循循善诱,以及日常的四两拨千斤般的点拨。有家长说我上课讲难点会揉碎掰开地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是因为自己可以喜欢和接受这样的教导,所以也力求营造这样的氛围。
和画画一样,学习上的很多点点滴滴的东西也需要手把手来教。你在网上做题,或者你看书刷题,你能够校对的是答案,你的步骤需要有人帮助一步一步看一个一个数字地校对,久而久之,习惯就这么养成了。英语学习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我们现在很严肃地上课啊,不言传的学生怎么学啊?!这样的传授只能在平时生活中了,和美女老师用吃饭的时间来提点儿子数学上的诀窍一样,我也是平时聊天谈话,看了电影之后的总结中提出的。(比如最近去看了炒得很火的GLASS,猫猫头看了之后有点失望,不是他想象中的漫威英雄式的故事情节,我就告诉他这部电影讲的是人性,是人求同排异的黑暗本性。)
我对我的学生讲这些的时候他们更关注的是我讲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其中的启迪他们忘记得一干二净,因为他们平时接触不到这样的谈话。我一直要求家长也去读名著,也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了解一起讨论,而不是靠我每个星期的一个小时上课时间。但是收效甚微,家长们没时间。
没有时间管孩子学习的,亲妈就变成了后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