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对于古代的社会非常遗憾,他觉得很可惜,他有一次提到整个社会的变化,他连续讲了三次的堕落,又在往下堕落。比如黄帝以前是天下合一的状态,黄帝以后你可以顺应自然,从合一到顺应。合一是完全没有分,没有分就自然而然很和谐。
这里说明一下,庄子认为最早的时候,没有东西存在。第二个阶段,有东西存在,但没有区分,合一。还记得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样东西是混沌一片的,它是一个整体,合一的。第三个阶段,有区分了:那是星球、那是人类、那是其它生物,都区分出来了。第四个阶段,区分之后造成是非,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这不是“每下愈况”吗?一步步下来。
刚讲到“每下愈况”,就顺便提一下,庄子里谈到“每下愈况”,我们讲到“道”的时候呢,会用到这个词。“每下愈况”常常被用作“每况愈下”。但是“每况愈下”比较单纯,每一次的情况都更糟叫“每况愈下”,有人说,应该用庄子里的“每下愈况”。两字倒过来,这很清楚。
那你用“每下愈况”是庄子的意思吗?每下愈况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况愈下。很好笑,这里面反反复复,令人心烦。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每下愈况”。庄子里谈到“道”会有一个简单的比喻。他讲“道”无所不在以后,别人实在是听不太懂,什么叫无所不在,庄子就说了,有一个市场的监察官,到市场去问:这么多猪,哪一只最肥?卖猪的人就说“每下愈况”。奇怪了,我问你哪一只猪最肥,你干嘛说每下愈况呢?原来他的原文是说:每一次脚往下踩猪的腿,越往下越有肉可以踩到的,就是越肥的猪。原来是这个意思。
那最后要说明什么呢?说明“道”无所不在。说明猪是“每下愈况”,道是无所不在,这个可以对比了。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每下愈况”跟那个比较毫无关系,因为你要知道哪一只猪比较肥,脚就要去踩猪的腿。现在也很难,我问你:这只猪多重?要十几个人才能将一只大猪抬到称上去,那不得了,用卡车地磅的方式称,让猪走过来就知道它多重了,所以,这就是古人的方法,用脚踩。
你脚怎么踩呢?如果你踩一只猪的大腿,哪一只猪的大腿没肉?没肉叫猪吗?所以往下踩,如果到小腿都很多肉的那就很肥了,到最后到猪蹄旁边还有很多肉的,那更肥了。每一次往下踩还能让你说有肉的就是越肥的猪。就这么简单。
有时候拿庄子考人很容易,大家都知道“朝三暮四”,是讲猴子的,但是“每下愈况”讲猪的。是讲猪吗?讲猴子吗?都是讲道。
什么“道”呢?
待续。